幸福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记2021年“益阳市教书育人楷模”苏玉娟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09-26 08:50 浏览量:
字体:

怀着对教书育人理想的追求和对家乡教育事业的一片热忱,4年前,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的苏玉娟回到母校安化县平口镇完小任教,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这是一个偏远乡镇,交通不便,去趟县城得乘车再乘船,花上三四个小时。这样的条件,可想而知,很难招来好老师,更难留下好老师。然而,苏玉娟心里想的是:“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现在,我能与母校一起成长,这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初为人师,“如何走进学生心里”,成了她决心攻克的第一道关卡。

学生趴在桌上沉默不语时,她上前细心询问是否身体不适;有学生请病假,她每天关注病情,和学生一起写问候卡片;学生在看课外书籍,她便坐到一旁一起阅读,讨论故事情节,交流阅读心得;学生对平常的课间游戏提不起兴趣,她会费尽心思,领着孩子们玩点新鲜有趣的活动。就这样,苏玉娟以一个和蔼可亲的“大姐姐”形象,慢慢融入了学生之中。

苏玉娟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办好乡村教育、育好乡村孩子,就是为乡村振兴倾力倾智。教学中,她利用道法课堂让学生了解黑茶、金秋梨、风味香干等家乡特产,利用习作课带领学生观看安化的标志性建筑,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树立成长成才之后服务家乡发展的意识和情怀。

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观察学生的闪光点,这是苏玉娟的“教育法宝”。班上有位叫小泽的学生,因父母离异缺乏安全感,总以惹些小麻烦的方式来吸引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几番说教无效后,苏玉娟把关注点转移到了小泽的优点上。一次班级义务劳动中,苏玉娟发现负责倒垃圾的小泽迟迟未归,四处寻找之下,最后在楼道洗手间找到了他。原来,小泽心里记着苏玉娟之前提过的要求,倒掉垃圾后要冲洗垃圾桶,免得留下污垢。回到班级,苏玉娟高兴地把这件事分享给了全班同学,并表扬小泽做事认真,不怕吃苦,是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大家也把真挚而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小泽。在表扬与鼓励的力量下,小泽改掉了坏习惯,越来越自觉和主动,班级向上向善的氛围也日渐浓厚。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和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苏玉娟利用休息时间对所有学生逐一开展家访。每次家访前,她都提前做好功课,收集各科教师对孩子的评价,闪光点重点说、详细说,不足之处便委婉地提出建议。每次家访后,她悉心梳理获得的信息,思考相应的帮扶方案,因人施策帮助孩子改进不足,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苏玉娟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这些孩子,苏玉娟倾注了更多耐心和爱心。她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在学习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扶,并定期和他们谈心谈话;积极在班内开展绘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尝试特色课程,让他们以诗歌为载体,抒发心中的所感所思。

今年3月发生的一起意外事件中,因为苏玉娟的认真负责,及时救下了在家烧炭除湿致一氧化碳中毒的祖孙三人。这让苏玉娟一夜之间成了“网红”,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网、光明网和省市十余家媒体跟进报道,湖南省“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崇德守信好青年”、见义勇为类“湖南好人”等荣誉纷至沓来。

3月16日8时,苏玉娟按时开展晨检,发现学生夏娜(化名)没有到校,手机里也没有家长发来的请假信息。夏娜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妹妹跟奶奶生活在一起,苏玉娟立即拨打夏娜奶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情急之下,苏玉娟一边联系夏娜在外的父母,一边把班级管理事务交接给搭班老师后,迅速赶往夏娜家。

来到夏娜家门口,苏玉娟敲了敲门,隐约听到屋里传出细微的求救声。这时,几个亲戚也在接到夏娜父亲电话后赶到,大家一起破门而入,这才发现屋内烧了3盆炭火,祖孙三人均已一氧化碳中毒。苏玉娟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祖孙三人送往平口镇卫生院抢救。当天下午,3人均脱离了生命危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大益阳客户端作者:汤革新 朱虹 李俊鹏责任编辑:梁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