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谈之色变的“麻风村”坚守30年,以自己的爱心和专业技术感动着大家,她就是中国好人、安化县大福皮肤病防治所护士长——刘大飞。“我是麻二代,我光荣!”这是刘大飞常说的一句话。
刘大飞的父亲刘存周是安化县最早的麻风病医生,1983年便在大福皮肤病防治所的前身——益阳天罩坪麻风病防治站工作。刘大飞时常跟在父亲身后,看他护理病人。人手不够时,她还会帮忙递药打下手。
1990年,19岁的刘大飞从益阳卫校毕业,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去了大城市,刘大飞却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大福镇,当一名麻风病护士。
大福皮肤病防治所长期住所病人有40例。从小与麻风病人接触,让刘大飞少了些畏惧,多了些亲近。更何况,住在防治所的病人其实都已治愈,即使极个别人体内还残存有少量的麻风杆菌,也已没了传染性。刘大飞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病人的喜好,外出时总是想办法捎些病人喜欢的东西回来。
2001年,父亲去世,刘大飞接过接力棒,开始独当一面。
病人胡某君刚来防治所时,总是坐在角落里一动不动,刘大飞几次尝试和她沟通都无功而返。刘大飞多方打听后得知,胡某君因病被家人抛弃,儿子又在监狱服刑。知道这些情况后,刘大飞坚持跟她沟通,帮她梳头发,陪她散步。经过刘大飞一年多的心理疏导,胡某君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开朗爱笑了,还主动护理其他病友,有时还自告奋勇当起了其他人的心理辅导师。如今,她每天会和病友、当地村民一起跳广场舞。平时,她还爱将头发用一朵花状的发箍盘起,这发箍是刘大飞送给她的。
换上白大褂、巡房、整理病房、检查换药,每天不到8时,刘大飞便在防治所里忙碌起来。给麻风病人溃疡伤口换药是她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搀着病人到换药房、拆纱布、清洗溃疡、碘伏消毒、上药、包扎,每次都要忙上好一阵。换药时,给病人架腿的支架是她找人专门定做的,这样能让病人更舒适地换药。“比起缓解身上的疼痛,其实病人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对于每一位麻风病人,刘大飞都格外细心。她深知,麻风病人很多不幸的遭遇,是疾病和偏见的双重因素造成的。对此,她认为自己有着重要的使命——消除社会对麻风病人的误解和歧视。
麻风病人的院子以前是“禁地”。这么多年来,刘大飞和同事一直致力于对麻风病知识的科普宣传。现在,村民不再排斥麻风病人,大学生志愿者每年都会到麻风病村看望麻风病人,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给他们带没有吃过的零食,帮他们做饭搞卫生。现在,麻风病人生活的院子成为附近跳广场舞最热闹的地方了。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麻风病村加大管控力度,刘大飞主动请缨,成为唯一进入村子的医护人员。除日常护理和疫情检测工作外,刘大飞还承担起买菜的任务。在开出的菜单上,她又自掏腰包为病人添上黄牛肉、土猪肉和酸奶等。麻风病患者抵抗力差,需防止交叉感染,刘大飞下班回家,就极少出门。
今年,已是刘大飞在防治所的第31个年头。其间,她曾调到安化县城的医院。但7个月后,因心里牵挂着麻风病人,她又选择回来,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麻风病人。她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称号、第五届益阳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白求恩奖章”、南丁格尔奖提名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