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林业草原“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1-11-24 10:34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项目名称:益阳市林业草原十四五发展规划

规划单位:益阳市林业局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

 长:刘力威

副组长:马旭亮  曹卫平  杨立华  蔡建辉  罗秋生

 员:谭智勇  颜克强  谭培红  钟  旭      陶建华

李松华  刘振辉  刘睿洋  刘品淑  任慧君  傅勋辉

王文平  戴景晟  陈凤翔  易合成  刘道平  罗建频

周建军  曹德科  戴  军  曾建华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员:

刘睿洋  贺  峭  罗建频  戴景晟  刘品淑  熊吉良

莫永立  黄艳君  谢洪涛



   

 

Toc11" style="margin-top:0.0000pt;margin-bottom:0.0000pt;line-height:30.0000pt;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第一章  林业草原“十三五”建设回顾

Toc3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1.1主要发展建设成就

Toc5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1.2主要发展建设经验

Toc7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1.3存在的问题

Toc91" style="margin-top:0.0000pt;margin-bottom:0.0000pt;line-height:30.0000pt;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第二章  发展形势

Toc11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2.1面临的挑战

Toc13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2.2发展的机遇

Toc151" style="margin-top:0.0000pt;margin-bottom:0.0000pt;line-height:30.0000pt;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第三章  总体构想

Toc17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3.1指导思想

Toc19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3.2编制依据

Toc21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3.3基本原则

Toc23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3.4发展目标

Toc25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3.5主要任务

Toc271" style="margin-top:0.0000pt;margin-bottom:0.0000pt;line-height:30.0000pt;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第四章  发展区域布局

Toc29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4.1资源培育核心区

Toc31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4.2林产工业核心区

Toc332" style="line-height:30.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4.3生态旅游核心区

Toc351" style="margin-top:0.0000pt;margin-bottom:0.0000pt;line-height:30.0000pt;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第五章  重点项目

5.1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5.2生态产业建设工程

5.3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5.4生态发展支撑工程

第六章  投资与效益

6.1投资估算

6.2估算依据

6.3估算结果

6.4资金来源

6.5效益分析

第七章  保障措施

7.1加强组织领导

7.2狠抓队伍建设

7.3健全投入机制

7.4突出工作重点

7.5创新体制机制

7.6强化科技支撑

 

附表  益阳市林业草原“十四五”发展规划重大项目表··54

附图  益阳市林业草原“十四五”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图··59

 

 


第一章 林业草原“十三五”建设回顾

 

 

1.1主要发展建设成就

十三五期间,全市林业草原工作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林业草原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绿色益阳建设这个总目标,突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坚持不懈抓好造林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林草事业改革等林草重点工作,林草各项工作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十三五期间,全市有林地面积保持在868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3.86%;活立木蓄积量由2980万立方米增加到3425万立方米,增长14.93%;竹林面积达到236万亩,立竹株数达到48052万株林草业总产值由263.5亿元增加到348.5亿元,增长32.3%湿地面积稳定在265.79万亩,湿地保护率稳定在81.96%,新增1个国家(湿地)自然公园(试点)。

1.1.1生态建设成绩斐然

营造林工作扎实推进。坚持每年人工造林20万亩左右,构建了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中心、以雪峰山余脉为构架,以主要交通干线、河道为脉络的生态安全屏障,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全民义务植树深入开展。五年来,市五大家领导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在市主流媒体发署名文章,接受市主流媒体的采访,带动全市义务植树活动蓬勃开展,义务植树尽责率不断提高。村庄绿化建设效果明显。认真落实《益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加大对农村进村公路、公共绿地、大小四旁的绿化力度,全市27个村庄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珍贵树种培育加快发展。建设全市珍贵树种育繁推一体化基地,为全市珍贵树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认真执行《2015—2020年珍贵乡土树种整村整乡推进规划》,打造珍贵树种发展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庄30个,营造珍贵乡土树种250万株。绿色通道建设成效显著。重点打造了益宁樱花大道、益沅紫薇大道、益桃桃花大道、安化319国道百里画廊、南茅运河生态长廊等绿色示范通道,特别是银城大道景观绿化一、二期工程,工程质量和景观效果得到各好评。国家森林城市顺利通过复查。持续开展创森六大工程补短板、提质效工作,精心编制创森三大报告并上报国家林草局,成功获得专家组综合评审通过。

1.1.2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林草示范园区发展战略实施效果明显。围绕竹产业、林板材、木本药材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建设林草产业示范园区,有效提高了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全市新增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2家,新增省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2家。林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大力开展企业大帮扶行动,加快林草龙头企业发展步伐。五年新获批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桃花江竹材科技、西施生态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林草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市油茶面积51.83万亩,茶油年均产量达到3000吨,2019年年产值4.2亿元;竹产业2019年产值超98亿元,培育湖南省名牌产品5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1个,国家地理标志著名商标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以桃江为主的竹笋产业发展迅速,建设笋用林基地7.5万亩,培育竹笋加工企业30多家,2019年实现年产值6.5亿元。林草新业态发展不断深入。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新增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1家,全省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3家。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种养产业不断提高林地产出。全市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区1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个。

1.1.3生态文化亮点纷呈。

生态节庆活动如火如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林业成就展、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林业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成功举办以弘扬华夏竹文化、发展百亿竹产业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节会组织和节会效果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湖南省人民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成功举办北京世园会湖南日益阳专场主题推介活动,隆重推介了安化云台山石漠化公园森林旅游和安化黑茶,推介效果深受参会领导和群众认可,选送北京世园会参展的8件园艺作品分获125铜的荣誉。生态文化典型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全市涌现了一批弘扬生态文化的典型,新增全国绿化模范县3个,国家森林乡村27个,4人荣获全国绿化奖章。

1.1.4资源保护持续加强

湿地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市政府出台《湖南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成功调规,管理体制机制得到理顺,新设立4个正科级南洞庭自然保护区湿地管理分局,解决了20多年来保护区边界不清、职责不明、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认真落实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计划,有序退出保护区欧美黑杨,2017—2019年共清退杨树15.33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安化雪峰湖、资阳黄家湖、南县南洲、大通湖、沅江琼湖五处国家(湿地)自然公园通过验收评估。林草生态得到严格保护。主动适应林草部门序列调整和职能转变的要求,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强化自然保护地、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完成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销号3652个,清理保护地内违建别墅33栋,认真推进森林督查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调查,扎实推进石煤矿整治验收。严格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十三五期间,全市使用木材采伐指标170.84万立方米,确保森林采伐限额指标不突破。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多次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办理林草两乱案件411起。全面加强疫源疫病监控,成功战胜非洲猪瘟疫情。林草两防形势保持平稳。森林防火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林草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连年下降趋势,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草有害生物得到初步遏制。

1.1.5林草事业改革不断深化。

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国有林场改革按照省关于国有林场改革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调查摸底、方案制定、机构设立、动员部署、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进程。全市12个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并通过了省里组织的验收,改革成果获得验收组的充分肯定。本次林场改革基本上做到了五个到位。即林场定性到位全市12个国有林场都落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到位按照改革人员比例要求,一一落实了人员编制财政保障到位编制内人员都已经纳入财政预算社会保障到位林场职工都已按规定办好了社保、医保富余人员安置和稳定工作到位,确保了改革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林权证登记整体移交不动产管理部门,农民林业合作社管理、林地经营权流转、林权担保抵押融资稳步推进,针对集体林地林权的整体生态服务机制更加完善。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深化。林草部门顺利完成由口序列向生态序列的调整,由经济管理部门向资源管理部门的转变。设立自然资源保护地管理机构,把矿山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收归林草部门统一管理。顺利推进森林公安机关的转隶,森林灭火职能移交应急管理部门。

1.1.6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争资立项资金16.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2.9亿元,省级投资3.5亿元。成功引进云梦方舟森林生态项目落户黄家湖湿地公园,天意木国生态文化项目落户东部新区。完成各类重点工程造林35.38万亩,其中林业血防工程7.2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7.3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25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65万亩造林补助项目16.94万亩。完成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完善项目和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一期项目,建远程监控系统,为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和全市重点林区装备了防护天眼

1.1.7脱贫攻坚有力推进

林草行业扶贫取得突破。围绕六个一批的脱贫目标,发挥林草行业优势,以竹产业、油茶产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为依托,以举办林草实用技能培训为抓手,以落实各种林草扶贫政策为补充,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林草脱贫攻坚,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林农收入。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有6000余人通过发展林草特色产业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有1739人次通过生态护林员选聘。驻村扶贫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南县浪拔湖乡陈家岭村、桃江高桥镇罗溪村扶贫牵头单位的重任,派出得力干部联乡驻村,如期完成陈家岭村、罗溪村脱贫摘帽、345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1.1.8科技体系不断完善。

支持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基地建设,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除本部以外的首个实验基地项目在桃江成功落地。利用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等契机,大力开展林草标准的宣传,有效地增强了广大林农学标准、用标准的意识,培养了大批土专家。同时,全市林草系统内扎实开展林草标准宣传培训,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科技创新,促进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桃江竹制品出口完成FSC国家森林认证,湖南竹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研发的竹笋膳食纤维产品通过SC认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金镶玉叶桔繁殖及应用技术推广在沅江市实施,先后在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会及江苏等林业科技新品展示会上推介,取得了很好的引种效果和经济效益。

1.2主要发展建设经验

1.2.1始终坚持把高位推动作为林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领导重视是一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林业草原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事业和绿色益阳建设的主要载体来抓,在领导重视下,全市形成了各各部门合力兴林、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五大家”领导每年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市委书记多次听取林业草原工作汇报,多次亲自组织开展林草产业发展、环保督查整改、河长制贯彻落实情况等方面的督查和调研,亲自接见林草产业投资商并商谈合作事宜,促进了项目落地;市长与各区县(市)长签订林业草原建设、森林防火、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控责任状,严格督查,严格奖惩,强力推进。市人大、市政协带队到省内外开展湿地保护、花卉苗木产业、自然保护地管理等专题调研,为林草工作鼓与呼,有力促进了林草事业发展。

1.2.2始终坚持把生态优先作为林草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这些年来,全市各级林草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始终坚持把生态优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服务和服从于绿色益阳建设大局,切实履行林草部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监管职责,坚决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深化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做大林草事业,在完成林草部门职能深刻转型中做优林草事业,真正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共建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林草事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1.2.3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草事业发展的活力源泉。

只有不断深化林草事业改革,理顺林草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林草事业发展的活力才能进一步增强。这些年来,我们大胆从影响林草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入手,基本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创新了管理体制,激活了经营机制,确保了林区稳定;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了林草事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完成了机构改革,适应了林草部门职责职能的转型,为林草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4始终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林草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

这些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切实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林草队伍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创造思维不断增强。大力实施林草事业人才品牌战略,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连续三年定向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人才,其中博士2名、硕士9名,全面提升了林草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林业草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1.3存在的问题

1.3.1林草资源保护工作矛盾凸现

机构改革后,林业草原部门从农口生产部门调整成为资源管理部门,职能职责都发了转变,工作重心由林业草原生产转到资源保护上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生态保护越来越严,资源保护的压力主要表现在:林草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比如与重点工程建设、与群众增收之间的矛盾凸显;林地、草原、湿地的保护、利用和监管难度加大;森林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1.3.2森林整体生态功能亟待提升。

从森林资源总量看,全市不缺绿量,但缺绿质;从森林资源存量看,松杉杨等常规树种多、樟楠等珍稀树种少,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从森林资源增量看,全市近年来年均造林都在20万亩左右,但受欧美黑杨清理、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影响,每年蓄积量净增长仅100万立方米左右;从森林资源均量看,全市森林亩均蓄积量仅4.87立方米,远看一片绿、近看树不大的现象比较普遍。

1.3.3林草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全市林草产业散、小、弱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特别是油茶产业、竹产业、苗木花卉产业等油茶低产低效林面积占比较大,茶油生产企业中低端小作坊为主,茶油产品中低端土茶油居多;竹产业虽然近年来有较快发展,但与浙江安吉、福建南平等竹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苗木花卉产业虽然基地众多,但产业布局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容易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极具潜力的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产业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1.3.4林草发展体制机制没有完全理顺。

主要表现在: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林草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林草事业的机制不完全符合国家、省的要求,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形成配套体系;一些自然保护地划定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划定后存在划而未建、建而未管、管而未护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分类管理、有序整治;机构改革后,森林防火与森林扑火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森林公安转隶后,林业草原行政执法亟待建立新的执法机制。

第二章  发展形势

 

2.1面临的挑战

2.1.1生态保护方面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违法使用林地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填埋湿地改变湿地用途、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污染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管理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的开发建设矛盾频发

2.1.2生态修复方面

生态资源质量、生态系统脆弱、生态产品短缺,整体生态功能亟待提升但生态修复的资金补助机制不足,市场机制不够完善,财政补助资金有限,社会资本又难以进入林草领域,修复资金难以满足修复的需要,影响了生态修复效率

2.1.3生态惠民方面

林草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分配不够合理,存在区域性产品过剩、结构性产能不足的情况。生态补偿标准、范围小,补偿资金不足资金统筹使用难度大、效率低,补偿的形式单一。林业草原基础设施薄弱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仍显不足,而且林业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容易受地形制约,部分设施建设维修困难,建设更新速度赶不上折旧速度

2.2发展机遇

2.2.1乡村振兴战略——林草事业基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呼应亿万人民新期待、推动农业农村繁荣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林草工作的范围主要在乡村,服务的对象主要在乡村。林草事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林草部门责无旁贷,必须深化林草事业改革,积极推进林草生态体系与林草产业体系建设,打造乡村宜居生态和兴旺产业,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树立乡村振兴典范。

2.2.2长江经济带发展——新的林草经济增长点

20184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国家林草局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实施长江流域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林草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和创新驱动带。2018511日召开的中共湖南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益阳地处长江水道两大湖泊之一洞庭湖的腹地,又在长沙至重庆铁路的重要节点上,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直接受益者。益阳必须抓住发展机遇,继续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把区域性生态中心城市同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走廊建设相连通、相衔接,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形成新的开放开发格局。

2.2.3 5G时代到来——智慧林草事业的起点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的运用,能实现数据传输高速率、低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促进信息技术的划时代革命。5G技术将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在生态文化中发挥载体作用、在林草产业发展和政务管理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从而为林草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劲动力。5G时代的到来,为林草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将构建全新的智慧林草事业体系,进一步推动林草事业管理从粗放向精细转变、林草生态建设从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林草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升级,使林草资源更丰富、林草生态更安全、林草产业更繁荣。

2.2.4新型城镇化——林草生态保障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充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绿色、循环及低碳发展理念。生态宜居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城镇林草事业建设是关乎新型城镇化治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走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美的生活空间和必需的生态产品,林草事业是关键。

林草业不仅能为生产生活提供大量的木材果品等资源,还能提供固碳释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不可替代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发展城镇林草事业,将有效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维护城镇生态安全、提升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位。

2.2.5全球气候变化——林草业重大使命

全球气候变暖实际上是由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是全球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将直接导致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水和空气污染、酸雨等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益阳市5个气象台站多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显示,益阳气温与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一致,呈现以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特征。

森林能够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被寄予厚望。益阳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要勇于承担新时期赋予林草业的重要使命,在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方面有所作为。

第三章  总体构想

 

3.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其后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围绕机构改革赋予林草部门的职能定位,结合益阳实际,以国家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强化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全力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绿水青山新画卷,金山银山新地标的宏伟目标,为益阳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2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

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

4)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5)益阳市十四五规划

6)湖南省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

7)益阳市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新型城镇化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专项规划。

3.3基本原则

3.3.1生态优先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决不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林环境问题。

3.3.2惠民利民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切实增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林草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提高林农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3.3.3改革创新

不断深化林草事业改革,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基础上深入推进配套改革。积极探索推广林草生产组织方式和林草生产社会化服务,分产业、分类别构建形成林草技术服务体系。继续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依法治林相适应的林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

3.3.4科技兴林

加大林草科技投入,强化林草科技人才培养,加速林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改善林草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依靠科技促进林草事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3.4发展目标

林草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巩固生态优势,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合理整合优化,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发展基础,不断提升支撑保障水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林草事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建设富饶、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益阳贡献林草行业力量。

3.4.1约束性指标

序号

指标项

“十四五”规划

期末

1

林地保有量(万亩)

955

2

森林面积保有量(万亩)

858

3

天然林面积保有量(万亩)

435

4

森林覆盖率(%)

54.85

5

森林蓄积保有量(万立方米)

3800

6

公益林(地)面积保有量(万亩)

383

7

商品林(地)面积保有量(万亩)

475

8

湿地面积保有量(万亩)

266

9

湿地保护率(%)

80

3.4.2预期性指标

序号

指标项

“十四五”规划

期末

1

林草业经济年增长率(%)

8

2

林草产业总产值(亿元)

550

3

森林(林分)单位面积(立方米/亩)

5.5

4

每年向社会提供可采伐森林蓄积(万立方米)

120

5

每年向社会提供可采伐毛竹(万根)

6000

6

人工造林(万亩)

40

7

封山育林(万亩)

150

8

退化林修复(万亩)

60

9

新增油茶种植面积(万亩)

4

10

油茶低产林改造(万亩)

10

11

年产值过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家)

20

12

主要林草有害生物成灾率(‰)

3.3

13

无公害防治率(%)

85

14

测报准确率(%)

90

15

种苗产地检疫率(%)

100

16

森林火灾受害率(‰)

1

17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数量(

1

3.5主要任务

推动森林经营从低层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真正做大做强森林总量,提升绿化品位,突出地域特色,拓展生态空间,彰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已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从单一化造林向系统化造林转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多维度、立体式生态修复。高标准高品质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强化林草机械化建设,积极探索5G通信技术和林草科技成果在林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新形势下林草事业发展综合水平。深化林草事业改革,推进集体林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新型林草事业经营主体,促进林草适度规模经营。

3.5.1扎实推进国土绿化

一是连通绿色大廊道。通过增绿扩量、森林提质、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打造“一江一环十路”高标准生态廊道,即资水干线、益阳绕城高速公路、益宁城际干道、益沅公路、益桃公路、S71华常高速(益阳段)、G234国道(益阳段)、G353国道(益阳段)、G319国道(益阳段)、G5513长张高速(益阳段)、S20平洞高速(益阳段)、S317高速公路(益阳段)。在生态廊道两侧进行造林绿化,做到应绿尽绿,同时注重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建设观赏价值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景观,提高区域景观质量。二是构建绿色大屏障。依托林草重点工程,一方面加强北部环洞庭湖区的林网屏障建设,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另一方面加强南部丘陵地区的林网屏障建设,以雪峰山余脉作为天然生态屏障,依托山体水体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三是打造绿色大基地。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林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林草新业态,积极探索生物制药、新型材料等新模式,培育益阳林草产业新的增长点。打造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四是美化绿色大四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优化绿化布局,合理搭配树种,提升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大四旁绿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是推动绿色大提升。全面推动全市森林经营工作,提升森林质量,探索森林经营新路径,推广森林经营新方法。加快杉木大径材、毛竹丰产林、油茶高产林、高标准农田林网等示范基地的培育,提高全市森林经营的质量和水平

3.5.2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脆弱生态修复工程,推动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废弃矿山山体复绿,改善废弃矿山及周边生态环境。夯实环境保护底线,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防止出现边修复、边破坏的乱象。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生态修复。积极引导重点林区的群众从低附加值产业向生态旅游业、生态服务业方向转型,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林区资源保护水平

强化自然保护地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完成系列后续工作,特别是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实现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的原生态+制度化、智慧化、标准化,统筹考虑各地的水质、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等自然生态要素,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逐步恢复和提升生态功能,扩大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3.5.3深化林草事业改革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森林质量提升、服务体系整合、分散资源收储等难点突破,整体推进林草事业发展治理体系的创新。努力构建便捷高效的林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培育新型林草事业经营主体,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为林草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探索两山双向转换途径、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提供有益实践。

3.5.4加强林草经济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林草机械化建设加强林草机械化建设是实现林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现代林草事业必须克服的短板,必须通过林草机械化在林草生产实践中的广泛运用,来促进林草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在林草事业生产建设中,要促进林草机械的更新换代,提高林草事业生产建设效率要加强和科研机构的协作,提高林草机械化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林草机械质量体系建设,保障林草机械的有效使用二是建立“5G+现代林草业的新经济模式5G+现代林草业”是利用5G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现代林草事业进行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在现有林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生产方面,要加强5G+AI精准种/养殖、病虫害智能诊断等技术手段在林草领域的运用;经营方面,要通过推动特色林产品出村、林产品溯源等,提高林草经营信息化水平;管理方面,要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村务管理、产业分析、环境监控、安全服务、森林巡检等融合,提高农村管理、治理信息化水平;服务方面,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林农职业技能培训、手机培训,推动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发展,提高服务信息化水平,促进林草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林草科技推广应用加强对林草科技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创新科技推广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林草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升林草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加快林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形成推动林草科技推广工作快速发展的合力。

第四章  发展区域布局

 

结合全市地域区划特点,统筹各地资源分布情况,围绕山水林田湖草不同要素,将产业划分为资源培育林产工业、生态旅游三个板块,以整体性、系统性、功能性为特点,科学规划、持之以恒推动林草事业发展。

4.1资源培育核心区

把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提高造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增加资源总量,着力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和资源基础。在山区,重点培育松杉、珍贵用材树种等用材林;在丘区,重点培育竹林、油茶、花卉苗木等经济林;在湖区,重点培育农田防护林、一线防洪大堤防浪林等防护林。

4.1.1山区用材林建设

区域范围:包括安化县、桃江县。

建设重点:本区位于本市西部和南部,海拔较高,水热条件较好,植被类型丰富。通过全面保护和修复森林,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培育原则,科学培育杉木大径材、推广樟、梓、楠、椆等珍贵乡土树种种植。将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乡绿化等有机结合,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森林经营示范基地、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全面提升全市用材林的资源状况和水平。

4.1.2丘区经济林建设

区域范围:桃江县、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

建设重点:本区位于本市中部和南部,交通便利,土壤条件较好,人力资源丰富。本区以竹林、油茶、苗木花卉培育为主,优化生产布局,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加强林草新技术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名特优新品种,加大对低产、低质、低效经济林的改造力度,将发展特色经济林与生态修复工程、林业重点工程紧密结合,提高经济林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效益。

4.1.3湖区防护林建设

区域范围:包括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

建设重点:本区位于本市北部洞庭湖沿线,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通过大力建设和完善河渠湖库周围防护林体系,增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兴林抑螺功能,构建完备的绿色通道体系。加强农田防护林更新、残次林带改造,建设和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提高整体防护功能。加强村庄四旁植树,强化绿色村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2林产工业核心区

以竹木加工为主体,以食品药品加工为两翼,打造“一体两翼”的产业体系。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目标,健全产业链条,把竹木胶板、竹凉席、地板、家具、竹集成材、竹笋加工、森林食品药品加工等与林产品有关的产业集聚起来,主攻林产品深加工,实现林产品加工产业跨越式发展。

4.2.1竹木产品加工区

区域范围:包括赫山区、桃江县、安化县、高新区、沅江市资阳区。

建设重点:以桃江县为主体,安化县、赫山区、高新区沅江市资阳区协同发展,加强竹类资源培育,突出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支持有发展潜质的龙头企业及中小企业发展。在桃江大力发展竹木产品加工工业园建设,形成一园五区的整体布局:以湖南林业(桃江)现代竹产业科技园为核心,发展桃花江竹凉席集中区、江南竹制品集中区、马武竹笋加工集中区、江北竹胶板加工集中区和石牛江梦思席加工集中区;同时兼顾木加工产业,以武潭、鲊埠、三堂街为木产业创新区。在安化建立龙塘竹产业园和江南食用竹笋加工产业园。在赫山区建设以竹木家具、日用竹制品传统手工艺品、竹凉席、竹筷为主竹产业园。在高新区以北峰山竹凉席工业园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分区分类管理,培育壮大林草企业,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沅江市、资阳区建设以集成材、人造板制造为主的木材加工工业园。实现竹木产业产值236亿元

4.2.2食品药品加工区

区域范围:全市范围内。

建设重点:

油茶产业——以桃江、安化、赫山为重点,重点培植龙头企业,加强油茶小作坊升级改造,提高产品品质和产量,重点培育12个产值过亿元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打造23个产业品牌。实现林油产业发展一体化。实现年产值20亿元。

森林药品、食品产业——大力发展以厚朴、杜仲、黄精、玉竹、柑桔、竹笋等为原料的森林食品药品加工,扶植区域林—药、林—菌、林—果产业的发展,培植森林药品、食品林下种植业重点合作社1015家,实现年产值25亿元。

4.2.3苗木花卉产业区

区域范围:包括安化县、桃江县、资阳区、赫山区、沅江市、南县、大通湖区、高新区。

建设重点:一是创建一个主题公园。按照点线面整体相连的思路,在益阳高新区高铁新城西侧的北峰山建成“北峰山樱花主题公园”。该公园收集樱花主打品种60余种,面积2000亩。建成后的主题公园连接樱花点缀的迎宾路和有“樱花大道”美誉的银城大道。二是打造一个特色小镇“紫薇长春”。以资阳区长春镇紫薇村为圆心,以1公里为半径进行辐射,以沅益公路“紫薇大道”为切线,建成产业发达、环境幽雅、特点突出、生态宜居幸福的花木特色小镇。三是扶植一个花木繁育基地。市林科所在花木繁育方面基础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拟以市林科所收集的竹类、樱花、茶花等种质资源为基础和特色,建成集科研、繁育、观赏于一体的重点繁育基地。四是建成一个花卉苗木产业园区。以资阳区花木城为主体,通过提质扩容,引进新品种,建立标准化体系,建成一个区域性花卉苗木产业园区。在花木销售、加工制作、科技交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方面,打造特色,扩大影响力。五是培育一批花卉苗木龙头企业。按“守法经营,规划先行,自有基地,标准健全”的原则,重点扶植一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

4.3生态旅游核心区

坚持以自然保护地主要载体,以生态旅游产业为主进一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着力推动林草经济由砍树经济向看树经济转变,资源利用由卖木头卖生态转变,努力实现益阳由林草资源大市向生态旅游强市转型。遵循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全市林草旅游资源,根据各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有重点分步骤打造一横两纵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4.3.1“一横

一横”——东向西的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线路赫山——高新区——桃江——安化,沿途打造好以北峰山省级(森林)自然公园、桃花江国家(森林)自然公园、羞女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柘溪国家(森林)自然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化)自然公园、雪峰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为主要载体的竹乡文化之旅和梅山民俗之旅,积极开发生态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独具地方风貌特色、旅游文化浓郁的文化生态型旅游区。

4.3.2“两纵

两纵” ——指向南、向北拓展两条生态旅游线路。一是以银城大道沿线为景观主轴,向南打造连接长沙、宁乡的森林康养之旅。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沿途打造银城大道生态休闲走廊、赫山农业嘉年华天意木国森林旅游小镇、碧云峰、四方山风景旅游区、新河沿线生态农业风光带、来仪湖湿地风光游等生态旅游景点,让游客回归自然,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游览、探索。二是向北的湿地生态之旅,线路从益阳——资阳——沅江——南县——大通湖,沿途打造好黄家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和黄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紫薇村生态旅游示范村、沅江五湖工程、南洲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和大通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等生态景观,充分挖掘洞庭湖渔樵文化,将南洞庭湖片区建设成为集湿地科普、游艇观光、湿地观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洞庭美食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区,让游客充分领略大美洞庭的独特魅力。

第五章  重点项目

 

5.1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5.1.1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修复工程

5.1.1.1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全市建设自然保护地管护巡护、科研监测、公众教育、防灾减灾相关设施建设工程和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确权和立标基础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

5.1.1.2自然保护区易地生态搬迁保障房项目。以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展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易地生态搬迁保障房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总投资2亿元。

5.1.1.3自然保护地生态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自然保护地内古迹遗迹、历史建筑、传统村落、地质遗迹、森林古道项目。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1.2天然林(公益林)保护修复工程

5.1.2.1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加强全市天然林保护(目前已实施近70万亩天然保护工程)。项目总投资0.8亿元。

5.1.2.2公益林保护项目。加强全市近380余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元。

5.1.2.3 森林资源保险项目。一是公益林、天然林保险。生态公益林、天然林450万亩,财政补贴90%、林农自筹10%。二是商品林保险。商品林480万亩,财政补贴55%、林农自筹45%。项目总投资1.8亿元。

5.1.3湿地保护建设工程

推动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有序的建设和发展步伐,全面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综合管理和保护系统,最大限度地保存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总投资6.78亿元。

5.1.4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5.1.4.1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加强全市已有的5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并在各县和主要自然保护地新建8个疫源疫病市级监测站。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1.4.2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恢复、鸟类保护工程建设,在生态脆弱区以生物多样性恢复为主进行野生动植物监测和专项资源调查,在南洞庭湖建设1处候鸟观测站、4个候鸟保护监测点。项目总投资2.85亿元。

5.1.5省级生态廊道建设

全市打造省级生态廊道31.5万亩,以一江三路综合整治重点工程为基础,将生态廊道建设扩展至一江一环十路,涵盖资江沿江风光带、益阳绕城高速公路、益宁城际干道、益沅公路、益桃公路、S71华常高速益阳段、G234国道益阳段、G353国道益阳段、G319国道益阳段、G5513长张高速益阳段、S20平洞高速益阳段、S317高速公路益阳段,高标准开展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其中在道路、河流水系红线内、裸露山(林)地等地区实施增绿扩量4.95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6万亩,在高陡边坡、采石场、废弃工矿地等地区实施生态修复0.75万亩,小微湿地生态修复18处,城镇村庄绿化美化12处,栖息地保护与修复12处。项目总投资7.87亿元。

5.1.6国家储备林建设

全市建设国家储备林12万亩,其中安化县建设5万亩,桃江县建设7万亩。项目总投资2.4亿元。

5.1.7林业碳汇发展项目

开发林业碳汇规模10万亩,其中:森林经营碳汇规模7万亩,竹林经营碳汇规模3万亩。其中安化县森林经营碳汇规模5万亩,竹林经营碳汇规模1万亩;桃江县森林经营碳汇规模2万亩,竹林经营碳汇规模2万亩。项目总投资4亿元。

5.1.8中央财政造林项目

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全市实施中央财政造林项目18万亩,其中安化县2.5万亩,桃江县2.5万亩,赫山区5.5万亩,资阳区5万亩,沅江市1万亩,南县1万亩,大通湖区0.5万亩。项目总投资1.8亿元。

5.1.9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

认真实施森林抚育。全市实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项目36万亩,其中安化县5万亩,桃江县5万亩,赫山区5万亩,资阳区5万亩,沅江市10万亩,南县5万亩,大通湖区1万亩。项目总投资1.44亿元。

5.1.10长江防护林工程

全面推进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涵盖环洞庭湖防浪林、第五代农田林网、资水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等主要内容。全市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13.3万亩,其中安化县2万亩,桃江县2万亩,赫山区2.5万亩,资阳区1万亩,沅江市5万亩,南县0.5万亩,大通湖区0.3万亩。项目总投资1.33亿元。

5.1.11石漠化治理工程

安化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小流域总面积9万亩,其中实施人工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项目总投资1.4亿元。

5.1.12草原建设工程

    在安化县乐安镇、仙溪镇、梅城镇、清塘铺镇开展草原建设,包括防火带建设、防护林建设、草原有害生物防治、蓄水池、排水沟修建等主要内容。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1.13林业草原灾害防控

5.1.13.1益阳林草有害生物现代防控体系建设工程

以安化、桃江、沅江三个国家中心测报站为基础建立智能化网络测报平台;继续推进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毛虫、竹蝗、杨树类病虫害、油茶病虫害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检疫体系建设;扩大推广无公害防治体系建设,实现综合防治全覆盖;逐步推广林草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控技术,促进森林健康、提高森林自净能力;有序建立林草有害生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项目建设投资1.2亿元。

5.1.13.2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工程

新建、续建森林火险区预测预报和火灾案件侦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健全和完善林火信息及火灾案件侦查和灭火指挥系统,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防扑火技术和火灾案件侦查手段,加强专业和半专业队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网密度,提高森林防灭火综合预防及火灾案件侦破和林火扑灭能力。实现杜绝重、特、大森林火灾,火警发生率降到1/20万公顷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奋斗目标。项目建设总投资1亿元。

5.1.14矿山修复项目

对资阳区、高新区、赫山区、安化县、桃江县范围内的废弃矿山符合植被复绿条件的进行生态修复,改善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项目总投资2亿元。

5.2生态产业建设工程

5.2.1优质种苗保障

5.2.1.1珍贵树种、精品苗木建设

全市建设精品苗木基地2万亩、培育珍贵树种等苗木400万株。其中安化县0.3万亩,桃江县0.3万亩,赫山区0.45万亩,资阳区0.4万亩,沅江市0.2万亩,南县0.35万亩。项目投资3亿元。

5.2.1.2省级保障性苗圃及采穗圃提质项目

以安化沙湾苗圃、国营桃江苗圃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发挥技术、装备等方面优势,丰富育苗品种,提升育苗质量,计划80万株良种纳入补贴范围。在桃花江林场采穗圃采取补植补造、除杂、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措施,进行提质改造面积100亩,实现年均产穗200万芽,为全市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2.2油茶产业发展

5.2.2.1油茶新造(含更新造林)

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土层厚度60厘米以上的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采伐及火烧迹地以及老油茶林进行油茶新造与更新造林4万亩,其中安化县1.7万亩,桃江县、赫山区各1万亩,资阳区0.3万亩。项目总投资4亿元。

5.2.2.2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因树制宜、分类施策的标准,对全市油茶低产林改造10万亩。其中安化县5万亩,桃江县3万亩,赫山区2万亩。项目总投资10亿元。

5.2.3竹木产业发展

通过基地建设、促进竹木资源加工转化、完善竹木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竹凉席和竹板材等传统竹木产业的改造升级、建设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具体任务,实现竹木产业提档升级。着力培育1个具有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培育10家省级以上竹木产业龙头企业,力争建成5个生产总值超过1亿元的竹木加工企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

5.2.4竹业小镇建设

在桃江县大栗港镇开展竹业小镇建设,开展竹乡旅游与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建设、竹材加工园区建设、竹笋等食品加工体系建设竹林林相改造竹材丰产建设竹林道建设等项目,围绕“产业鲜明、文化浓郁”的发展目标,创新突破,产城融合提升城镇品质。项目总投资6.99亿元。

5.2.5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林下种养产业发展,建立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个,总面积18万亩,项目总投资5亿元。

5.2.6笋用林基地建设

以桃江县为重点,示范带动安化县、赫山区开展笋用林基地建设,建设笋用林37.5万亩,其中安化县15万亩,桃江县20万亩,赫山区2.5万亩。项目总投资1.8亿元。

5.2.7林果业与森林药材特色林草基地建设工程

在安化县建设特色黄精、杜仲、厚朴生产基地7万亩;沅江市建设特色木本中药材枳壳、吴茱萸生产基地3万亩;赫山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0.5万亩。项目总投资0.55亿元。

5.2.8森林生态旅游建设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旅游产品结构,以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区域结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将全市优化布局为3大生态旅游区:东部丘陵都市休闲生态旅游区、南部竹文化和梅山文化生态旅游区和北部南洞庭湖湖光山色旅游区。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森林康养、森林体验、自然教育、秀美林场、四季主题花卉苗木等特色基地20处,创建省级特色森林小镇1个,生态旅游示范村4个。项目总投资23亿元。

5.3生态文化建设工程

5.3.1国家森林城市提质建设

    围绕“一园两中心”开展中心城区造林绿化建设,高标准打造城市绿地,重点对沿江风光带、青龙洲湿地公园、梓山湖公园、会龙山公园、周立波故居等城市休闲绿地开展提质改造。项目总投资5亿元。

5.3.2国家森林乡村建设

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建设158个国家森林乡村,其中安化县50个,桃江县30个,赫山区20个,资阳区15个,沅江市20个,南县20个,大通湖区2个,高新区1个。项目总投资1.58亿元。

5.3.3省级森林城市建设

以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桃江县、沅江市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益沅桃森林城市群。项目总投资5亿元。

5.3.4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建设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代表一个城市绿化成就的最高荣誉,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期间,拟从机构建设、绿化规划、绿化成果等方面着手,将我市创建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项目总投资5亿元。

5.3.5古树名木保护项目

开展古树名木智慧监控系统建设,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重点古树名木的生长、病虫害防治等做到实时监测,保证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对全市古树名木实施一树一卡保护制,落实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管护单位及管护责任人。抢救濒危衰弱古树名木,制定濒危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实施方案,切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项目总投资1亿元。

5.3.6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

以自然保护地、红色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3.7益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树木园建设

新建樱花种质资源库,计划第一期收集樱花品种40-50个,第二期收集品种达到70个,通过品比试验,筛选扩繁;以科普、科教为目的,突出观赏性,并形成景观景点的理念。新建珍贵彩叶(100种树木左右)树木园,完善乡土树种收集保存,实施森林提质改造工程,提升森林质量。项目总投资1亿元。

5.3.8森林小镇建设

    在安化县烟溪镇开展森林小镇建设,推动林草事业发展模式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向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转变,提高森林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3.9森林公园建设

在整合优化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桃花江和柘溪两处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重点实施好桃花江国家(森林)自然公园生态旅游PPP项目,打造全省一流的森林康养基地,擦亮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示范单位名片。项目总投资8.77亿元。

5.3.10古树名木公园建设

建成集地域特色、旅游开发、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古树名木主题公园15个,其中安化县5个、桃江县4个、赫山区2个,资阳区2个,沅江市2个。项目总投资1亿元。

5.3.11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

开展益阳市北峰山国有林场竹类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和沅江市林科所湿地植物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竹类、湿地植物种质资源优势,筛选一批遗传性状稳定、观赏品质、生态品质和用材品质优秀的树种进行扩繁推广,为我市林草事业建设提供优质苗木保障。项目总投资1亿元。

5.3.12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

深入开展珍贵树种培育与示范推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逐年扩大珍贵树种培育面积,全市推广珍贵乡土树种100万株,建立20处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其中安化县5处,桃江县3处,赫山区3处,资阳区3处,沅江市2处,南县2处,大通湖区1处,高新区1处。项目总投资1亿元。

5.3.13森林经营示范基地建设

以《湖南省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为纲要,全面推动全市森林经营工作,探索森林经营新模式,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全市新建近自然森林经营、毛竹丰产林培育、油茶高产林培育、高标准农田林网等示范基地19个,其中安化县5个,桃江县4个,赫山区3个,资阳区2个,沅江市2个,南县2个,大通湖区1个。项目总投资1.9亿元。

5.3.14“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结合互联网技术,筹划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7个,其中安化县1个,桃江县1个,赫山区1个,资阳区1个,南县1个,沅江市1个,大通湖区1个。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4生态发展支撑工程

5.4.1林业草原科技攻关与创新建设

5.4.1.1林草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培训、交流、选拔、激励并举的原则,开展干职工短期在职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中长期的学历水平教育,稳步提升林草队伍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同时为在职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创造条件。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4.1.2林草科技推广建设

创新科技推广工作机制,以科技服务、示范建设和项目带动林草科技推广工作快速发展,不断优化林草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林草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改革,建立健全林草科技推广评价制度。加强林草科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及从事林草科技研发和林草科技推广方面的领头人30-45名。项目总投资2亿元。

5.4.1.3护林员队伍建设

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护林员选聘为重点,在全市开展护林员队伍建设,通过健全机构、科学选聘、统筹安排等措施,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保障双赢的目标。项目规划选聘护林员5000人次,其中安化县3200人次,桃江县1000人次,赫山区300人次,资阳区300人次,沅江市100人次,南县100人次。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4.2林草信息化建设

建立森林防火通信指挥调度系统等林草管理信息系统。依托全市森林防火通信指挥监控系统,升级林草视频会议系统,建成联通各区县(市)林草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项目总投资1.5亿元。

5.4.3安化竹木加工集中区

以龙塘乡乳酸厂为中心建设竹木加工园区,以江南工业园为中心建设笋竹加工园区。项目总投资3亿元。

5.4.4国家(桃江)楠竹产业示范园区及湖南林业(桃江)现代产业科技园

在桃江经开区,建立竹产业示范园和科技园。项目内容:集文化旅游(竹文化科技馆)、竹材料加工为一体的创业平台,打造竹木类产品精深加工、产学研一体化以及融现代仓储、物流、交易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商贸产业园,占地面积1500亩。建设以科技园为中心的一园五区,改善办公场地、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包括五通一平、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竹木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竹产品展示馆、研发孵化中心,扩建科技研发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商贸展销中心、生产加工厂房。项目总投资15亿元。

5.4.5赫山家具产业园

以顺德城·益阳家居博览中心为依托,在赫山区龙岭工业园建立赫山家具产业园,打造成覆盖中部的家居产业商贸集群和产业生产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家具生产、销售、展览、家居建材、物流等。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5亿元。

5.4.6资阳森工科技产业园

建成占地600亩,设计年产能为30万平方米刨花板、20万平方米指接板、5万平方米木地板的木加工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

5.4.7沅江木材加工工业园

吉林森工在沅江市建设木材加工工业园,建设内容涵盖集成材、人造板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左右,年创税收可达6000万元。项目占地600亩,项目总投资15亿元。

5.4.8高新区北峰山竹加工产业园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完成后,在谢林港镇北峰山村建立北峰山竹加工产业园,按两头在外、中间集中的方式,将竹凉席生产前期的断料、冲条、切割和后期的编制、包边等污染小的环节由各加工户自行完成,把中间环节的抛光、碳化等污染严重的环节集中在工业园完成,实现统一治污,统一排放。继续引进竹木智能机器制造、竹地板、竹厢体、竹家具、碳化凉席、竹工艺品等企业入驻。占地面积500亩,项目总投资10亿元。

5.4.9林区道路建设

建设3000公里林道。以桃江县、安化县、赫山区为重点,新建林道1000公里,改造林道2000公里,项目总投资2亿元。

5.4.10湖南惊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二三四期建设项目

二期建设12000m3冷藏冷冻库,购置速冻笋(蔬菜)全自动生产线、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压榨笋干生产线及相关配电配套设备设施;三期新建厂房113605万吨速冻笋加工生产线及购置相关设备设施;四期新建厂房11000、科技研发大楼4800、职工楼60005000吨调味笋加工生产线及购置相关设备设施。项目总投资6亿元。

5.4.11林草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林草行政执法队伍、执法基础设备建设。项目总投资0.5亿元。

5.4.12特色产业园项目

建设特色珍贵花卉苗木产业园省级示范园2个,特色油茶产业园省级示范园1个,林下经济产业园省级示范园2个。项目总投资2.2亿元。

5.4.13沅江市退林还湿项目

清理退出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沅江境内25万亩杨树,并实施生态补偿。项目总投资1.25亿元。

 

第六章  投资与效益

 

6.1投资估算

估算范围为各项建设工程的造林直接费和其他费用,造林直接费含苗木种子、肥料、整地、栽植、灌溉、养护期间管护、病虫害防治等购置费和工费,其他费用包括基础工程费、设备费、后期管护费、管理费、生态补偿等费用。不包括以上各规划项目涉及的土地征用费、拆迁安置补偿费、园林城市建设等项目费用。

6.2估算依据

1)国家和地方的相应政策法规。

2)益阳市相关行业技术经济指标。

3)现行市场价格。

4)社会平均用工量。

6.3估算结果

十四五期间,全市主要林草建设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266.71亿元。各工程类型投资如下:

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投资46.67亿元,占17.50%

生态产业建设工程总投资69.84亿元,占26.19%

生态文化建设工程总投资33.75亿元,占12.65%

生态发展支撑工程总投资116.45亿元,占43.66%

6.4资金来源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方向以及湖南省的相关政策,结合益阳市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各级财政承受能力,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省、市(州)、县财政投资和社会(市场)融资3个渠道。

6.5效益分析

6.5.1生态效益分析

坚持把改善生态作为林草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保护优先,细化生态发展目标。

一是通过加强对天然林、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截留大气雨水的10%-20%,减少75%左右的地表径流,增加2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有效发挥林木的水源涵养能力。同时,通过对于水源的截留以及释放,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有效净化水质,提供安全水源。

二是通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做好补植补造,加强管护,确保成林,有效发挥防风固沙及水土保持功能。大面积成林能够降低风速20%以上,可以有效地起到防风固沙以及保护国土安全的作用。此外,由于森林具有较强的固土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雨水对于土体的冲刷,因而还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持水土的作用,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三是省级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增绿扩量,生态廊道中浓密的林冠阻挡太阳辐射,使林内呈现巨大的温室效应,与无林地相比,有林地冬暖夏凉、夜暖昼凉,温差较小,有利于林下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尤其在生长季节,森林强大的蒸腾作用有助于消耗热能而使温度下降,使空气湿度增加。随着季节以及气候的变化,秋冬季节会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并在地面堆积逐步形成腐殖质,腐殖质里面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可以有效地起到改善区域土质的作用,使贫瘠的土壤更加肥沃。

四是湿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确保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生态食物链,能够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群落,为各种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的宜居性。

6.5.2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建设,低效林、退化防护林得到有效改造,林分生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林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和可采蓄积量保持稳定。林草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林木种苗、花卉、生物药材、木本调料等基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林下经济的发展,有效增加了生态资源和林地产出;木竹加工、家具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技术先进、加工清洁、循环节约的新业态,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发展集观光、医疗、康养、教育、文化、扶贫于一体的林草综合服务业,使第三产业优势逐步凸显,第三产业产值有望达到150亿元,到“十四五”末,全市林草业总产值将突破550亿元。

6.5.3社会效益分析

“十四五”期间,林草事业四大工程建设的完成,将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市林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森林覆盖率由53.86%增加到54.85%,森林蓄积保有量达到3800万立方米,在稳定并逐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森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人居及投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是全面构筑起富饶、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益阳生态屏障,显著增加森林碳汇,稳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为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三是林草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有效路径。

四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旅游、生态休闲等森林生态产业的发展。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生态文化深入人心,推进益阳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七章  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益阳林草事业步入发展转型期、改革攻坚期,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绿色益阳的发展要求,围绕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抓好规划落实,确保林草建设成效。

7.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林草工作的领导,把林草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林草事业,及时协调和解决好林草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机制,把林草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森林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

7.2狠抓队伍建设

狠抓林草机构队伍建设,提升林草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着力强化各级林草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基层林草组织的公益属性,改善基层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和健全林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队伍,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技术承包责任制和考核评价等各项规章制度。持续强化教育培训,多渠道引进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强林草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及知识更新等。加快培训基层一线人才,切实提高基层林草组织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建成与现代化林草建设相适应的林草机构队伍,为推进全市林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7.3健全投入机制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林草投入体系,对林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实行财政预算。对非重点林草生态建设,政府也应在资金投入上实行优惠政策,对营造林给予补助。积极开辟新筹资渠道,改善林草事业投资和经营环境,广泛吸纳国内外社会各界资金注入到林草生产建设中。进一步完善林草信贷资金扶持政策,加大对林草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力度,鼓励众多林草企业更多更好使用林草信贷资金,促进林草事业稳步发展。实现林草生态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现代林草事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7.4突出工作重点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林草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结合天然林保护、湿地修复、自然保护地建设等中心工作,积极将规划中的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的项目库,不断强化项目建设对林草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奖惩考核制度,完善协调制度,建立由领导挂钩具体项目的责任体系,制定目标体系,确保各类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协调联动,各级林草部门要主动对接财政、发改、审计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为全市林草项目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确保项目规划落到实处。

7.5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动全市林草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激发林草业活力,在生态复兴中担当林草业使命。持续推进林长制建设。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立完善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的责任制体系,严格保护管理森林等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属地管理责任,构建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的长效机制。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做好森林公安转隶衔接工作,进一步理顺森林防火体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构建与行政职能相匹配的组织支撑体系发挥绿化委员会作用,推动形成更加有力的国土绿化机制和更加高效的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规范流程,强化制度,持续营造便民、高效、公开、规范的政务服务环境。加强林权流转监督管理,做好集体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工作。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面落实国有林场道路建设、电网移交改造等支持政策,争取管护用房改造项目尽早落地,持续推进秀美林场建设。国有林场改革不彻底的单位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第四期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建立以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

7.6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林草科技推广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壮大特色优势林产业、弘扬森林生态文化为重点的林草科技体系。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逐步形成以现有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为基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为支撑,以生态效益、森林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监测为重点的监测评估体系,建立林草科技创新平台,促进林草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互联网+现代林草事业平台建设,必须实施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开展网络安全应用示范,提高互联网+现代林草事业安全核心技术和产业水平。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加强互联网+现代林草事业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重视融合带来的安全风险,完善网络数据共享、利用等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完善数据流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门户网作者:责任编辑:湖南科创公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