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财政“十四五”规划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好财政“十四五”规划,对科学引导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未来五年我市财政工作,实现财政改革与发展预期目标,促进我市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指导思想
益阳市财政“十四五”工作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以预算法为根本,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改革方向,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强化收入征管,努力培植财源,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化解债务风险,加强资金保障,着力改善民生,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促进益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 奋斗目标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2020年的78亿元为基数,年均递增6%,到2025年达到104亿元。
三、 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全面深化财税改革
1、构建科学有序的收入管理机制。一是紧跟中央及省有关财政税收改革政策部署,构建收入稳定、结构合理、调控有力、征管高效的收入管理体系。二是全面提高收入质量,保持适度的收入增长水平,理顺税费关系,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实现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占比结构的合理化。
2.构建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重点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一是建立健全预算公开制度。推动财政事项的全范围、全方位、全过程公开,提高财政工作流程、决策程序、规章制度的透明度,构建阳光财政运行体系。二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规范四本预算编制规程。三是改进预算控制方式。探索构建中期预算框架体系,增强财政规划的政策引导功能,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四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全市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严守政府债务管控底线,坚决杜绝违规举债。严格落实债务化债方案,通过增收节支、盘活资产、债券置换、增信展期等措施,有效化解债务风险。抢抓政策机遇,加大专项债券申报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储备和建设,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促增长的作用。
3、构建运行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形成规范健全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开展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二是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 健全采购人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建立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力争市本级政府采购“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强化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完善监管措施,规范采购人、代理机构与供应商政府采购活动。
4.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为全面提升财政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全局统筹的财政信息化建设格局。推动我市财政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提升精准管理水平。二是形成围绕资金闭环管理为核心的全程业务体系。以资金闭环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逐步建成顺向相互支撑、有效制衡和逆向真实反馈、有效监督的纵横一体化全程业务协同体系,并将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等整体性管理类业务流程嵌入到业务生产活动中,实时完成资金在财政内部各业务科室各审核环节、预算单位支出情况和转移支付到下级财政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跟踪问效,实现财政管理“全”流程、资金“全”口径、财政监督“全”方位、实时分析“全”展现,促进财政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三是大力提升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安全、IT运维服务两大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具体实施与维护,以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营为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核心,并辅以安全评估与安全培训贯穿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全过程,形成风险可控的安全保障框架,为财政信息化提供规范、安全的运行环境,打造“安全财政”。四是积极开展财政大数据创新应用。依托省厅湖南电子财政大数据中心,积极开展财政大数据创新应用,充分挖掘释放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财政部门的精准治理能力和财政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逐步推进财政信息化由支撑流程管理向流程管理和决策支持并重转变,打造“智慧财政”。五是健全全方位的财政信息化保障机制。建立组织领导、审核监督、长效保障、实施落实的四个机制,通过制定完善的财政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保障财政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二)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1、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一是做强现有龙头企业,促使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启动全市各产业园区的发展详规的编制工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设立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鼓励产业园区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以园区“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优先扶持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储能新能源电池等核心产品,做强电容器、新能源电池、新能源发电装备等龙头企业,推进配套辅助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制造本地化,打造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产品生产、科研基地。
2、支持实施创新引领发展战略。一是完善并落实各项财政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我市《关于实施科技引领推进创新益阳建设的意见》相关政策。落实企业研发奖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补助奖励,助推完成各项重点任务。二是健全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优先保障科技创新重点支出。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增加科技投入,在我市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风险投资与知识产权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三是支持重大专项实施。大力推进新型优势产业链发展计划,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打造华为生态圈,加快华为配套产业园、数字经济创新孵化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基地、芙蓉云大数据云计算基地、物联网互联网终端产业高端制造基地建设。争取到“十四五”时期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深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各项重要部署,坚持以规划为总引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配合打好脱贫攻坚、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优化布局四大战役。
4、支持地方金融产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金融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充实市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使市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达到5亿元以上,在保余额20亿元以上,逐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着力服务“三农”发展
1、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紧围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巩固脱贫成果,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相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切实补齐民生短板。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持扶贫政策延续性,继续实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增强相对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政策措施,落实医疗、兜底等基本保障政策。
2、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支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坚持基本农田制度不动摇,提高粮食的可持续增产能力,继续建设现代化商品粮基地,形成稳定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食品,以高质量的绿色产品在国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二是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形成组织形态优化、技术装备先进、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三是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体系,扩展农业保险产品的覆盖面,建立农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完善投入机制,重点保障洞庭湖综合治理、农村饮用水源、农用水利设施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重点水利建设投入。
(四)努力打造民生财政
1、财政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一是财政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的规范建设,努力扩充公办幼儿园学位。争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二是支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不低于99%。三是支持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普职比大体相当。四是支持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争取国家和省项目支持,引导企业、行业参与,重点建设一批与精品专业群配套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每个专业建设一个以上符合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五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到2025年,全市形成1所综合性大学、1所本科职业学院和2所高职专科院校、1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新格局。
2.支持文体化事业提质惠民。一是完善体系建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健全文化资金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活动投入。改善各级公共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全市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二是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建设一批塑造益阳形象的重大文旅项目,推出一批体现益阳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精心打造国际知名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和“益山益水、益美益阳”全域文旅经典品牌,实现我市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三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坚持创新驱动、区域统筹、项目带动、产业引领,激发全社会活力,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旅游业主要指标年均增长20%,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置稳步上升,文旅产业都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3、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全市就业局势稳定。稳企稳岗稳就业,落实稳岗补贴、社保降费、扶贫车间、技能提升补贴等援企稳岗政策。二是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确保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积极推进养老体制改革,以改革完善机制,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可持续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继续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缴费负担下降,激发市场活力。科学研判我市养老保险基金中长期平衡条件及趋势,准确编制基金收支预算,落实市与区县(市)责任分担机制。支持构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严禁违规补缴补建,严格规范基金支出。三是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支持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应急救治能力。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协同水平。支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四是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更好兜住民生保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大力支持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助学培训、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和提质升级,逐步建立养老机构等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抓好儿童群体关爱保护,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抓好流浪乞讨儿童救助。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切实履行财政职能,加强预算管理,优化预算安排,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统筹整合相关专项资金,积极申报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防治项目专项债券,支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污水处理方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污水处理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完成县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目标,建成全覆盖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快解决污水管网覆盖率低、进水浓度低、负荷率低等问题。按照“源头化、流域化、系统化、数字化”的黑臭水体治理思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清。在垃圾处理方面,建立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城镇化建设投资体系。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治理原则,支持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进西部、北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实现垃圾焚烧城乡统筹,全域覆盖,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占比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