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凌晨4时,廖正安和丈夫方联平就起床了,夫妻俩为面馆的事忙着:丈夫摆好桌椅,她则开始熬汤,准备好吃面的配菜。慢慢地,顾客就上门了,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面馆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廖正安是资阳区汽车路街道人民路社区居民,她的“志新面馆”开在食为天巷,成了那里的美食招牌,远近的人都喜欢来这里吃面。
小面馆支起一个家
做生意讲究“诚信”二字
夫妻双双下岗,儿子即将读书,家里还有几位老人要赡养,生活的重担压得廖正安喘不过气来。她和在外打工的丈夫商议,自己得找点事做,一起来维持这个家。
做什么?好心的邻居跟廖正安讲,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多,要不开个小面馆试试。社区挺支持,邻里也很热心,2007年春,她在所住的食为天巷支起了个小面摊。
生意还不错,丈夫干脆辞了外地的工作,和她一起来创业。从没有固定场所的小面摊,发展到拥有百来平方米的早餐店,夫妻俩用了3年多时间。“做生意没得什么诀窍,最重要的是质量要好,讲诚信。”廖正安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定了一家口碑较好的厂家订购面条,一斤比同类产品贵上几毛钱。夫妻俩还选购上好的龙骨、大骨,用炉火慢慢熬汤,汤汁清亮,口感好。
最初,一碗面条收2元钱。10多年过去了,物价飞涨,她家的面一碗才6元钱,放的码子还挺多。最贵的牛肉面9元,相比其他早餐店要便宜二三元。夫妻俩很实诚,见到长身体的学生、壮劳力之类,都会多抓一把面条下到锅里。
正因如此,来她家面馆吃早餐的人越来越多。“连河那边的(指赫山区)都开车过来吃面,说吃惯了我们家的口味。走的时候,还要打几盒凉面回去吃。”廖正安言语里有几分自豪。
小本经营也“大方”
一碗汤面暖人心
曾经吃过苦,廖正安更懂人间冷暖。大家照顾自己的生意,她知恩感恩。
有一次,廖正安正在收拾碗筷,店里进来了一位衣着破烂的女子。“是不是饿了,我帮你下碗面条去。”女子不作声,只点点头。廖正安下了满满一碗面条,又打了好几勺肉末。见女子狼吞虎咽,她心里一阵酸痛,免费。“以后,你每天来我店里,我给你下面条吃。”流浪女子应该是听懂了,后来一年多时间,她天天都会过来。人多时,她就站在外面安静地等着。等廖正安没有那么忙了,她才进到店里。
后来突然有几天,女子不见了踪影。廖正安和热心的居民还大街小巷去找过。“希望她被家人找到了,哪个人不是父母掌心里的宝……”
早餐店本就是小本经营,利润不高。可廖正安给店里订了个规矩,遇到环卫工人、残疾人、困难居民来店吃早餐,给予优惠甚至免费。“我没有别的本事,送几碗面条还是可以的。”
照顾邻里热心公益
她是社区一面鲜艳的旗帜
夫妻俩和谢淑英母女俩那特殊的情缘,更为大家津津乐道。年迈的谢淑英照顾着因病瘫痪的女儿,越来越力不从心。家里有什么事,老人就站在自家阳台,喊在面店里忙活的夫妻俩。他们总是随喊随到,购买生活物资、日常用品等,跑上跑下,从无怨言。最让老谢感动的是,每年的传统节日,廖正安家里做了好吃的,总要给母女俩送些过去。前不久,老人住院,廖正安把她女儿接过来,照顾了10多天。老人出院后,又把她接过来休养了一段时间。“亲帮亲,邻帮邻,谁没个三病两痛,做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廖正安笑着这样解释。
社区的事,廖正安也很热心。创文创卫、疫情防控等,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主任鲁琼就称赞她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儿子方志新受父母的影响,心地善良,热心公益。前不久,社区对居民社保开展核查,他就一直协助工作人员摸排,录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