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07-04-01 10:54 浏览量:
字体:

    人民作家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益阳市赫山区邓石桥人,著名作家。1932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调《解放日报》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整理自己边区战地之行的采访记录与日记,写出了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1946年在松江省(今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元宝镇参加土地改革,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1951年写就了以工业建设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铁水奔流》。1955年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创作了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著名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以后又创作了不少以湖南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山那面人家》、《禾场上》和《韶山的节日》等散文。197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出版有《周立波选集》、《文学浅论》、《战场三记》等作品集,译著有《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曾任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附:

作家活在农民心中

──周立波的“哥们”忆老友

肖爱冬 曾瑞华 曾益波 

    4月5日,益阳籍著名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8位原型人物聚集一堂,回忆周立波当年深入生活、与农民交朋友的往事,表达对这位人民作家的深切怀念之情。

    周立波于1955年冬回到家乡益阳,住到农民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生活一年多,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小说语言大都是农民语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都有其生活原型。如小说中主要人物常青合作社社长刘雨生的生活原型曾五喜,“亭面糊”的生活原型邓益亭等,都是周立波深入生活时结交的哥们兄弟。他们无话不谈成为知已。

    心贴农民受人敬。今年,益阳市为了弘扬周立波热爱农民,关注农民的精神和深入生活的扎实作风,开展了一系列缅怀周立波的活动。首先是修缮周立波故居。周立波故居坐落在赫山区谢林港镇石桥村,是一栋百年瓦木结构的老屋,已十分陈旧,现正在加紧修缮,将于9月份竣工,供人参观。其次是整修周立波铜像。益阳市区风景秀丽的会龙山上塑有一尊周立波肩挑扁担的铜像,因年久已锈。各界纷纷捐款整修铜像。4月5日是清明节,市宣传、文化、新闻界20多位老同志会同8位《山乡巨变》的生活原型人物聚集一堂,祭奠周立波,缅怀他的辉煌业绩。今年9月份,待周立波故居修缮完毕后,将接待各界人士。

人民作家人人敬

──周立波的“哥们”忆老友侧记

曾瑞华 肖爱冬 曾益波 

    4月上旬,优秀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8位生活原型人物,汇集到著名作家周立波当年深入生活、写作《山乡巨变》的益阳市郊竹山湾,祭奠故去的“亭面糊”,缅怀作家周立波。

    大家向周立波和“亭面糊”的遗像,敬献鲜花,默哀鞠躬。他们都是周立波生前要好的农民和干部朋友,谈起和周立波亲密相处的日子,说起作家深入生活的感人往事,倾注着对人民作家深深的怀念。

    农会主席的回忆

    83岁的陈桂香老人,合作化时是大海塘小乡的农会主席,与周立波无话不谈。他是《山乡巨变》中,中共清溪乡党支部书记、乡农会主席李月辉的生活原型。

    陈老回忆说:“周立波当时是来自北京的大作家,来到竹山湾深入生活,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我们农民处得好,谈得拢。

    “亭面糊邓益亭是个作田老把式,周立波同他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亭面糊在田里口么牛耕田,周立波就站在田塍路上,细细观察,看他用牛的动作,听他骂牛的话语。

    “田间休息,他们俩就坐在田塍上‘喷牛经’。

    “有时扯田塍仔脚,周立波还挽起衣袖,自告奋勇当亭面糊的下手,站在田塍上扯夹板绳。有一次用力过猛,顿屁股一跤,跌到了下一丘白水田里,滚了一个‘泥牯牛’,亭面糊要他赶快回去换衣,可他不肯,硬坚持把仔脚扯完才回家。

    “平时,作家对人特别关爱和体贴。他知道亭面糊爱喝几杯酒,上县里开会回来,总不忘买一、二瓶亭面糊爱喝的‘老镜面酒’送给他。家里来了客人,也请亭面糊过来陪客喝酒。

    “有一次,我做饭时,把一口铁锅打破了,担心堂客回来骂人吵场伙。这时周立波正上门邀我去看生产,我跟他无话不谈,如实相告。他连忙安慰:‘不用愁不用愁!我身上还有几块钱,你拿去买一口新锅回来,保证你堂客不会骂你了。’堂客回来,夸周立波是个大好人。

    “几十年过去了,周老给钱买锅的事,我一直铭记在心。”

    “刘雨生”的感激

    《山乡巨变》中,常青合作社社长刘雨生,是个办事诚实,公而忘私的优秀农民形象。他的生活原型有三、四个,其中主要的一个是当时的共产党员、合丰农业合作社社长曾五喜。

    曾五喜如今已82岁,谈起同周立波的亲密交往,如数家珍,故事仿佛就发生在前几天。

    曾五喜说:“我当时办的合丰社,是乡里的试点社,周立波把合丰社作为他深入生活的重点,一切活动他都亲自参加。晚上开村民会,他次次到堂。

    “周立波在会上很少发言,也不指手画脚,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观察各类人物的表情,细听他们的发言,不时把群众的精彩话语,速记在小本子上。连小伙子们打扑克,他也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周老虽是大作家,但同农民合得来。一次,我正在田中踩草,周老见了也自动脱掉鞋袜,卷起裤脚下田,边踩边问情况。

    “那年,我22岁的大儿子,在劳动时触电身亡。周立波连忙赶来慰问,眼泪双流。他见我无钱给儿子买棺材,连忙赶到乡政府同干部商量,把没收地主的一口楠木棺材给了我,帮助把儿子埋了。

    “在文革中,造反派三番五次要我去批斗周老,我说:‘我不去!在我在心目中,周立波决不是坏人,我决不会丧失良心!’”

    “陈大春”的怀念

    《山乡巨变》中,有一个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乡团支书、民兵队长陈大春。他的生活原型是当年大海塘乡团支部书记,民主合作社社长陈年春。当年24岁的小青年,如今已是72岁的老人,说起和周立波亲密相处的岁月,陈爹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他说:“当时,我们民主社村民入社的思想最复杂,所以周老来我家特别勤,了解各种人的思想顾虑,掌握各种变化动态。陈先晋‘恋土’,确实是真人真事,我先后陪周老3次上陈先晋的门,摸思想搞发动,最后终于使‘晋胡子’入了社。

    “周老生活简单朴素,可干工作,观察问题,却非常细致入微。一次,我陪他到邻村去,碰到一个土地庙,他站在庙前看了好一阵,问知不知道土地菩萨的职责、生日?他尤其对庙门上的那副对联很感兴趣,还掏出小本来记录在册。‘天子入疆先问我,诸侯所保首推吾’,这说明了土地问题,对国家对农民的重要性。后来,周立波把这副对联写进了《山乡巨变》第一章,让人看了拍手叫好。”

    说不完的往事,道不尽的感激,人民作家爱人民,人民作家人人敬。座谈会上,8位老人争着发言,争诉对周立波的无限思念。

    敬爱的立波同志啊,您生前的好友,您家乡的农民,一直在深深怀念着您,愿您长眠大地,含笑九泉!

    参加座谈的8位生活原型人物 

    1、陈桂香,合作化时系大海塘小乡农会主席,《山乡巨变》清溪乡党支部书记、乡农会主席李月辉的原型。

    2、曾五喜,合丰农业合作社社长,《山乡巨变》常青合作社社长刘雨生的主要原型之一。

    3、陈年春,大海塘乡团支部书记、民主合作社社长,《山乡巨变》乡团支书、民兵队长陈大春的原型。

    4、曾靖华,益阳市直机关老干部,《山乡巨变》江南区委书记朱明的原型。

    5、郭玉堂,赫山区老干部,《山乡巨变》邓石桥乡合作化工作队队长余家杰的原型。

    6、彭玉霞,赫山区老干部,《山乡巨变》清溪乡合作化工作队队长邓秀梅的原型。

    7、盛雪纯,资阳区老干部,《山乡巨变》清溪乡妇女主任盛淑君的原型。

    8、邓焕彩,赫山区农民,《山乡巨变》亭面糊的小儿子大满的原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政府门户网站作者:市信息化办责任编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