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昌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4-06-30 14:58 浏览量:
字体: 字体变小 字体变大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两省边界地区,包括洪湖、湘鄂边、襄枣宜、巴兴归等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织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益阳南县籍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段德昌,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初创洪湖小块根据地

  1927年底,贺龙、周逸群等奉中共中央指示前往湘鄂西发动革命,相继领导了监利、石首、华容、南县等地的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其间,段德昌成功领导公安县年关暴动,点燃了荆江两岸的革命火炬。1928年4月,周逸群转战洪湖地区,组织重建中共鄂西特委,中共鄂西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讨论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组织工农武装问题。会后,段德昌带领公安赤卫队40余人,渡江东下,利用洪湖河港交错、芦苇茂密的自然条件,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向国民党驻军和地方保安团发起进攻。是年夏,段德昌指挥洪湖沿岸武装火攻“清乡队”、消灭沙市“十八钢军”、激战张家坊,获得了“火龙将军”的美誉。7月,鄂西特委重组,周逸群任书记,段德昌被选为委员。8月,洪湖游击大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洪湖游击大队”,段德昌任大队长,下辖两个中队。9月至11月,段德昌率游击大队相继袭击杨林尾、剅口等地敌军。至年底,在洪湖湖畔初步建立了瞿家湾、柳关、剅口、刘家场等小块稳定的根据地,极大地推进了鄂西革命形势的发展。

  建立洪湖革命根据地

  1929年3月,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江陵县沙岗召开,会议决定划江陵、公安、石首、沔阳、监利、潜江、南县、华容、安乡等县为第一游击区。会后,段德昌领导第二中队仅用17天即在易家口、资福寺等地打了21个胜仗,使监利、石首、江陵三县很快建立红色政权,初步形成了以监利为中心的洪湖革命根据地。8月,鄂西游击队成立,段德昌任参谋长,后为代总队长。游击总队成立以后,段德昌和周逸群在部队中建立和健全各级党、团组织,举办军政训练班,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在领导游击战争的实践中,他和周逸群等共同总结出“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人多则跑,(敌)人少则搞”的游击战战术,对发展游击战争起到重要作用。是年底,鄂西游击总队改编为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段德昌任师长。1930年2月,独立一师扩编为红六军,段德昌任副军长兼第一纵队司令、前委委员。此后,段德昌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指挥红六军先后攻克藕池、调弦口和石首县等地,使江陵、石首、监利、沔阳、潜江等县苏区大体连成一片。4月,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洪湖革命根据地形成。

  建立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为将洪湖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930年7月4日,红四军、红六军在公安南平会师,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第四军改为第二军),周逸群任政治委员,段德昌任红六军副军长兼十七师师长,后任军长。红二、六军两大革命武装会合后,湘鄂西革命武装斗争走上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至此,以湘鄂边、洪湖两块根据地为基础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7月中旬,红二军团在普济观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向外扩展,使分散的各根据地连成一片。会后,段德昌按照会议精神,率领红六军自江陵挥师南下,不久又再次渡江北上,游击监利、沔阳地区,连克新沟嘴、沔阳城、杨林尾等地,消灭了“白极会”反动武装,扫除了苏区内的白军据点。至9月上旬,红二军团在贺龙、段德昌的率领和指挥下,以锐不可当之势扫荡荆江南北,使洪湖苏区的监利、沔阳、江陵、石首、潜江各县中心地连成一片,且四周扩展到荆门、钟祥、天门、汉川、公安、华容、南县、安乡等县大部分地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巩固。9月,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同时成立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在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斗争实践中,段德昌跃马扬戈,东征西讨,将中外军事理论与湘鄂西革命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一整套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1952年毛泽东为段德昌家属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号“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段德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段德昌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责任编辑:李媛媛作者:曾锐 瞿媛媛 整理
打印打印 关闭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