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回归” 借古兴今

——明清古巷旅游综合项目建设现场探记
中国益阳门户网 www.yiyang.gov.cn 发布时间:2023-11-05 00:13 浏览量:
字体: 小 大


  完成修缮的王家大院一角。曹灿摄


 薜荔缠绕的石库门。曹灿摄

  明清古巷建筑群位于大码头街区,分布于正街(现资阳西路)、永清后街及连通两条街的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灯笼馆巷等古巷,主要历史建筑有魏公庙、将军庙两座庙宇,王家大院、刘公馆等数百座大小民居,现存建筑以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为主,有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41处。自开发建设启动以来,备受关注。目前项目进展如何?10月24日,记者走进施工现场一探究竟。

  紧邻资阳区大码头街道办事处的一处施工区,是明清古巷文旅综合项目开发地所在。只见蓝色围挡把这里隔成“两重天”:外面是现代化街道,市民散步、骑行、购物;里面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挖机、吊机、渣土车轰鸣穿梭,400来名建设者分散在不同点位,或从断壁残垣中小心挑出老砖头、旧瓦片,对老城墙进行修葺;或对照设计图纸,一丝不苟完成月明楼、田公馆等仿古建筑的收尾工作;或精心施工,完善景观、亮化、绿化、室外广场工程。

  穿行在修缮一新、古色古香的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灯笼馆巷,仰望着月明楼飞翘的屋角,端详着红砖黑瓦、充满水运文化气息的海员俱乐部,犹如推开了一扇扇历史的大门。门里,是关于益阳古城区的鲜活记忆,有轮船穿梭、停靠的汽笛声,有“排古佬”整齐有力的放排号子,有古巷间摩肩接踵的商贩身影……

  带着历史的记忆和光影,老城在逐步“回归”。“修复老建筑和补充新建筑,是项目建设的两个重点任务。”施工现场负责人向惠鹏介绍,明清古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是湖南省2023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益阳中心城区资江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光荣使命,更肩负着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与开发运营的历史重任。目前,新建筑的修建工作已完成90%,老建筑的修缮任务已完成30%。“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开展古建筑修复工作,争取在今年底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向惠鹏说。

  据悉,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18.49亩,其中一期核心区域114.94亩。项目整体划分为四大主题分区,分别是十里华埠-文化体验区、烟火酒巷-特色美食区、渡口潮声-夜娱休闲区、渔歌晚舟-精品民宿区。十里华埠的特色是非遗技艺,传承国学文化;烟火酒巷是集“小吃、轻饮、零售、网红互动打卡”于一体的美食沉浸式街区;渡口潮声是多重娱乐休闲体验聚集地,拉升古城“夜间经济”;渔歌唱晚则是精品民宿区。

  作为资江风貌带龙头项目,明清古巷修复和开发深受市民关注,也一直牵系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目光。2011年,我市启动中心城区资江两岸建设开发工作,从棚改拆迁入手;2019年7月,通过《益阳明清古巷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由市、区两级共同组建明清古巷公司,负责项目的整体开发、建设和运营。市里要求,开发要牢牢坚持文化自信和经济价值双重目标,通过文物的保护开发、历史街区的修缮、文旅产业的塑造,让资江风貌带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安全带、生态带、休闲带、文化带、产业带,打造成长沙-张家界-湘西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凸显大码头核心文化IP符号,重点建设“一廊、三楼、四码头、八大场馆”核心文化主题产品,构建一座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沉浸式IP体验街区,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今年9月,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非遗·老字号招商发布会成功举办。益阳明清古巷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现场讲解项目非遗、老字号招商政策,吸引了湖南和滨特种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级非遗梅山剪纸、小郁竹艺,省级非遗洞庭木雕、沅江吴鸣油炼鸭食品、益阳明油纸伞等38家商户的拳头产品入驻。据介绍,公司将以非遗为核,传承一系列非遗文化、传统文化、老字号商业文化;以非遗为媒,引入一批优秀文化休闲新消费业态;以非遗为景,打造一个创新孵化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作者:曹灿 朱宏责任编辑:黄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