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用水是一件极为方便的事。拧开水龙头,便有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下,供我们生产生活使用。您是否了解,“自来水”究竟从哪里来,我们的饮水安全又是如何保障的呢?
众所周知,大自然不生产自来水,天然水中往往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会给人体造成危害,不能直接使用。自来水之所以能直接使用,是因为自来水厂通过一系列净水处理,去除了原水中这些危害性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一般来说,自来水生产有以下几道程序:
1.取水:根据不同水源地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工艺,通过取水泵将地表水或地下水引入自来水厂,如益阳城区使用的原水便来自资江。
2.混凝和絮凝。通过混合设备向原水中投加混凝剂(如硫酸铝等)中和水中悬浮颗粒的负电荷,使其失去稳定性并形成较小的聚集体。再投加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等高分子聚合物)促进小聚集体进一步聚集成更大的絮团。这一步骤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3.沉淀。水流入沉淀池后,混凝絮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步骤后,杂质由排泥管收集并排出,而上层的清水则流向过滤池。
4.过滤。水通过石英砂等组成的过滤层,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有的自来水厂滤池采用高分子型薄膜的膜滤,会有更好的效果。
5.消毒。水经过滤后,流入清水池,通过加入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有效杀灭水中的病原体。对于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其出厂余氯量有一定范围规定,以免过高对人体造成刺激和伤害,或过低影响抑菌效果,使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被污染。
在自来水生产的每一环节中,都需要检验水质情况。经过合格的净水处理,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自来水便通过管网输配至千家万户。对于居民实际使用的末梢水(管网终端水),自来水厂和卫生行政部门也会定期检测其水质情况并公示,为居民用水安全提供长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