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系列科普(四)| 守护耳边静寂——职业性噪声聋的警钟
一、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听觉损失。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沟通困难等问题,多见于船舶业、制造业、纺织、矿山开采、电子等行业的劳动者。
职业性噪声聋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我国现有数千万劳动者暴露于噪声作业的环境中,约16%的成年人听力损失是由工作中过度暴露于高噪声环境所引起,即职业性听力损失,近些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很多地区在岗劳动者最主要的新发职业病。
二、诊断职业性噪声聋需要哪些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诊断原则如下: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工作场所噪声强度8小时等效声级≥85 dB(A),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同时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结果,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听力损失,方可诊断。
三、如何预防职业性噪声聋
(一)控制和消除噪音源
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对作业场所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如:将高噪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分开。
(二)控制噪声传播
通过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震等方式降低噪声的传播。
(三)个体防护
通过佩戴降噪耳塞、耳罩等防护器,减少实际接触的噪声强度。
(四)积极参加用人单位、疾控中心等组织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学习相关知识。
(五)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和噪声易感者,以便及时调整岗位。
(六)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不将休息区设置在噪声车间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