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花30元进小诊所看牙感染乙肝! --乙型肝炎防控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24-01-30 08:37 作者:钟芳金 来源:免规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浙江的于大爷(化名)牙齿出现问题,考虑到拔牙费用和麻烦,他选择了一家小巷深处的小诊所。只花费30元就解决了口腔问题,大爷心满意足地回了家。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于大爷突然出现低烧症状,服用退烧药后刚有所好转,就又烧起来,反复无常。同时,他的小便颜色也变得很黄。大爷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大爷的转氨酶水平高达4000U/L,正常人转氨酶上限不超过40U/L,大爷超出正常范围值100倍,这意味着大爷的肝脏细胞遭受了严重破坏。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为于大爷安排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意味着大爷感染了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

  乙肝防控不容忽视!什么是乙肝,它是怎样传播的?又该如何防控呢?益阳市疾控中心为大家介绍乙肝有关知识。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性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目前乙肝传播的主要因素,人群中30%以上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其传播积累的。急性乙肝临床症状有疲乏、食欲减退、厌油、皮肤巩膜黄染等,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癌。

  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对新生儿实行免费接种。同时从提高乙肝患者医疗保障水平入手,加强治疗。经各级党委、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的努力,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从1992年的9.67%下降2014年的0.32%,防控成效特别显著,乙肝对人群的危害大幅降低。

  【乙肝的传播途径】

  1.乙肝可经血液、不安全注射等传播

  (1)我国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筛查,正规的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较少发生,建议输血要到正规机构。

  (2)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毒品注射等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3)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能传播乙肝病毒。

  2.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者,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生产时、产后都可能感染乙肝

  (1)怀孕期间,胎儿在子宫中发生感染的几率和母亲体内病毒量有关,病毒量越大,胎儿感染几率越高。

  (2)产时感染是母婴传播的最主要方式,约占所有母婴传播感染的90%~95%,是由于婴儿在分娩时接触到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受到感染。

  (3)通过母婴传播的患儿,转为慢性乙肝的几率较大。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在我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大为减少。

  3.乙肝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在性接触中,乙肝病毒可透过皮肤黏膜引起感染。大部分的经皮肤黏膜传播是因为皮肤黏膜有损伤,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血液、唾液、精液),从而感染乙肝病毒的。

  日常工作生活,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等,由于这些行为无血液及体液暴露,因此,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此外,目前尚无资料证明吸血昆虫( 如蚊子、臭虫)能够传播乙肝病毒。

  【如何防控乙肝】

  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免费接种,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2.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查,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3.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制度。

  4.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5.接受侵入性操作,如看牙齿、纹身、穿耳洞、医疗整形等,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用具消毒到位。

  6.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

  7.对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严格消毒处理。

  8.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