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叮咬,警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4-04-30 14:52 作者:王瑾 来源:急传科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期国内不时报道因蜱虫叮咬所致的“蜱虫病”,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率达12%~32%。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高龄、免疫力低下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易于转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本病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5-7月为该病的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也可经接触患者及病死患者血液、体液及污染物传播。另外,国外有通过接触发病或死亡的猫、犬等动物的血液而感染的报道。

如何预防?

  减少暴露机会

  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值得注意的是常温水清洗衣物并不能杀死蜱,可通过烘干或高温水清洗去除附着的蜱。

  做好个人防护

  蜱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氯菊酯可用于处理靴子、衣物和露营装备,并通过多次喷洒以保持保护性,或可购买使用氯菊酯处理过的衣服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包括避蚊胺、异丙啶、柠檬桉树油(OLE)、对薄荷二醇(PMD)或2-十一烷酮等,遵循产品说明使用,一般不推荐在3岁以下婴幼儿身上使用含有OLE或PMD的产品。

  患者的医护、陪护、探视人员以及死亡患者殓殡人员,如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时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等。

  进入室内前检查蜱

  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体表进入室内,要仔细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体表,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蜱常附着的部位主要在手臂下方、耳朵内侧和周围、毛发之内或周边、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腿根部等。进入室内两小时内淋浴可降低蜱传疾病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