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5-03-31 15:21 作者: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66 字体:【大】 【中】 【小】

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益阳市民政局

 

2024年益阳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民政法治建设目标,把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作为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力和重要保证,全市民政法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法治基础更加坚实一是法治思想不断强化。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学法普法用法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局党组全年共5次听取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汇报,及时部署相关工作。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点,专题研究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健全机关内部依法管理机制,完善局党组议事规则、局机关财务内控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对二级机构监管力度。印发福彩公益金管理办法,强化对福彩公益的监督管理。凡涉及到重大行政决策、合同审核、规范性文件制定等事项均听取法律顾问意见,2024年法律顾问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5件,提供法律咨询57次。三是责任落实不断深化。将法治建设融入各项业务工作中,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分管领导在抓分管领域业务工作的同时抓好法治工作建设。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学法用法,落实年度述法要求,为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监督执法更加有效。聚焦社会救助。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整治,依法清退人情保”“亲情保对象22人,追回资金2.88万元,处理干部14人。聚焦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监管,依法依规排查全市24家慈善组织,取缔1家,下达整改通知书2份。聚焦老年助餐。依法保障老年人权益,全面清理老年助餐点,关停服务点1家。目前我市70个服务点日均服务近4000人次。聚焦社会组织。着力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通过换届、法人变更等方式盘活23家,参加年检整改30家,注销60家。聚焦殡葬领域。联合发改、市监等部门,大力整治殡葬领域乱收费现象,全市共取消收费项目36项,降低收费标准54

(三)法治监督更加有力。认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组织各县市区民政局提交社会组织管理相关执法案卷,逐项对案卷进行评阅。对案卷资料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讲评,逐步规范民政队伍的执法案卷。同时强化对县市区民政局管理,对存在问题的案卷强化整改时限,落实了执法监督,提升了工作质量。按照省厅下发的执法清单,逐项进行梳理,在官网上进行公开,确保执法有据可依。

(四)普法宣传更加深入一是利用特色节日集中普法宣传。9.9重阳节、9.5中国慈善日、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联合县市区民政部门和行业协会,在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政务大厅等场所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法律法规有奖知识问答、现场投诉咨询、发放宣传单、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重点向广大市民普及《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社会救助政策、养老政策等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二是充分发挥线上宣传体系。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对外媒体推介宣传,开设《民政青年说》专栏,结合民政工作宣讲民政法律法规及工作成效,深入推进法治阵地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三是加强重点场所法治宣传为营造绿色、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加强困境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开设心理咨询热线2条,接受困境儿童及家长心理咨询来电58个,惠及困境儿童1.1万人培养了81未保宣讲师,受益青少年儿童近2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式不够丰富,民政系统法治培训通常以上课、教育等形式穿插进行,成效不明显,结合民政案例为干职工讲法的频次不多、不深入,干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法治业务有待提升,行政执法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对县市区民政局法治工作业务指导较少,相关资料存在不规范的情况。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步,市民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法治建设走深走实。一是强化法治意识通过开展民政大讲堂等系列活动,邀请法律顾问为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法治专题讲座,通过以案释法、法条解读等形式,切实提升干部职工依法履职能力和法治素养。二是提升执法能力。加强执法监督,以执法案卷评查、岗位练兵主要抓手,积极稳妥应对行政复议诉讼,厚植法治理念,全面规范系统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组织执法培训,以“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收官之年为契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三是抓细法治建设各项要求。对照清单任务,研究办法举措,全面安排部署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强化普法宣传,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着力营造民政法治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