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精神,健全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增强绩效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益阳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部门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对2020年度本单位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自评,形成本绩效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益阳市工信局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园区建设、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节能数字经济发展、军民融合等日常工作。管理市无线电监测站、市工信局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市墙体材料革新和散装水泥办公室、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务中心、市节能监察和电力执法支队5个二级机构。
2020年局机关本级内设职能科室16个(含机关党委),行政在职人员编制35名。年末行政在职实有人数38人(含派驻纪检组5人),离退休44人,临聘人员4人。
市工信局所属二级事业单位5个,其中独立核算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3个:市无线电监测站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7名,年末在职实有人数16人,退休人员1人,临聘人员3人;市墙体材料革新和散装水泥办公室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2名,年末在职实有人数10人,退休人员1人;市工信局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名,年末在职实有人数18人,离退休人员85人。非独立核算的副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个:市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务中心,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1名,年末在职实有人数9人。非独立核算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个:市节能监察和电力执法支队,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名,年末在职实有人数4人。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6341.72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500.54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共计6842.26万元。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97.8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050.37万元,项目支出3547.44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244.45万元。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20年基本支出共计2050.37万元,具体情况为:(1)工资福利支出1317.33万元:基本工资407.48万元,津贴补贴191.68万元,奖金192.90万元,绩效工资105.50万元,保险缴费290.84万元,住房公积金115.48万元,其他工资福利13.45万元。(2)公用经费支出276.66万元:办公费10.38万元,印刷费0.41万元,咨询费2.20万元,水费0.90万元,电费5.97万元,邮电费0.84万元,物业管理费1.17万元,差旅费13.15万元,维修费5.48万元,租赁费0.74万元,会议费8.40万元,培训费4.49万元,公务接待费1.29万元,劳务费9.51万元,工会经费32.65万元,福利费49.02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3.96万元,交通补助费62.98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53.12万元。(3)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453.88万元:离休费68.02万元,退休费284.83万元,抚恤金66.56万元,生活补助10.97万元,医疗费补助1.80万元,其他个人与家庭补助21.70万元。(4)资本性支出2.50万元:办公设备购置2.50万元。
(二)项目支出情况
1、市级专项资金
(1)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补助资金支出2850.63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地方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短板,健全完善统筹安排、分级储备、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可统一调度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2020年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支出209.18万元。主要用于防疫物资采购。
(3)市纪委派驻机构纪检专项工作经费支出9.29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派驻机构纪律审查、监督执纪问责等开支的专项业务经费。
(4)招商引资专项资金支出10.00万元。主要用于招商引资活动的经费支出。
2、其他项目支出情况
其他项目支出468.34万元。主要用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事务中心、重工办、无线电监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三型两网”建设和5G建设、全市新型工业化等工作经费支出,5G高峰论坛经费支出,“散乱污”专家评估费支出,湖南省第二批制造强省专项支出。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735.00万元,为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专项经费,年末支出决算数735.00万元,用于防疫物资采购。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情况
无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无
六、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2020 年,根据年初工作规划和重点性工作,在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上,积极履职,强化管理,通过加强预算收支的管理,不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梳理内部管理流程,部门整体支出管理情况得到了提升。通过对2020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状况的概述和分析,按照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如下:
(一)经济性评价
1、本年预算配置控制较好,编制内在职人员控制率小于100%,控制在预算编制以内;三公经费总额较上年下降39%。
2、预算执行方面,支出总额控制在预算总额以内;本年基本支出较好的控制在预算额度内,专项资金投入偏低,结余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快专项资金的下达,抓紧专项资金的投入。
(二)行政效能评价
为强化部门整体支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财务管理,建立节约型机关,2020年我局以优化内部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在强化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厉行节约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具体工作情况简要如下:
1、实行重点管控,确保“三公”等经费只减不增。一是与公务无关的接待不予报销,严格按标准接待。二是从严从紧控制因公出国(境)人数和批次。三是在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在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进一步细化内部管理。
2、严格审核审批,严控经费支出。一是严格审核原始单据,要求发票合法合规,相关资料真实完整,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报账。二是严格审核经费来源,根据部门预算安排和资金使用进度,核实每笔报账申请的经费来源,无预算的支出不予报账。三是严格审核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没有按规定及程序审批的不予报账;超出预算限额的不予报账。
3、建立了经费支出定期汇报和公示机制,经费支出的公开透明性得到提高。按照市财政局要求对部门预算、决算、绩效、三公经费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根据经费支出情况,我局办公室定期进行经费支出财务统计和分析,定期向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对经费支出的管理状况提出财务建议。
(三)社会效益评价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战疫情、保稳定、增动能、促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结构趋优、质效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为全市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作出了突出贡献。
1、统筹推进物资保障与复工复产,守住了疫情防控工信阵地。作为市委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从协调市场采购、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社会捐赠、组织企业生产四个方面筹措物资,实现了全市防控物资有序供应。共计分配使用物资439万元,发放各类口罩500多万个,防护服100多万套。作为市复工复产联席会议发起单位,从保障物资生产、落实税收政策等六方面制定19条措施,助力企业按“五有三无”标准复工复产,全市重点企业复工率、到岗率在全省率先达到100%。
2、统筹推进稳增长与防风险,稳住了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总量持续提升,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5%,排名全省第9位。全市新入规企业189家,任务完成率达189%。市场持续向好,全市工业实缴税金36.9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8.1%,增速达13.4%,排名全省第1位。全市工业出口额增长27.3%,排名全省第2位。投资有效发力,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0.4%,排名全省第4位;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3%,排名全省第3位。
3、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应用,抢抓了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数字经济发展再提速,全市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达36%。编制实施了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启动编制了全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化了与华为的战略合作,投产了信维通信、软通智造、超频三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推进了艾华智慧仓储、奥士康等智能制造项目。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第一批5G建设任务,成功举办了2020湖南5G发展高峰论坛等重大节会,建成了全国首家5G+电容器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中心,打造了宇晶机器、和天电子、中特液力等5G应用场景。
4、统筹推进产业项目与产业园区,加速了产业链集聚发展。产业布局加快优化。启动编制了全市“十四五”产业链发展规划,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意见》。全市十大产业链总产值达24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安化黑茶、龙岭工业集中区电子元器件产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市列入制造强省重大项目13个,列入省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7个。成功举办了全省产业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全省“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艾华二期、维胜科技、鼎一致远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中联重科智能制造、三一高端装备制造、华翔翔能、紫荆新材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金博股份成功上市。产业园区加快提升。进一步优化了园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全市九大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78.3%,排名全省前3位。
5、统筹推进平台创建与资质认定,增加了多个益阳工业品牌。平台创建方面:国家级(益阳)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安化黑茶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评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年“上云上平台”企业近5000家。青商创新创业公司被评为2020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一园两基地”纳入省国防科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沅江市船舶产业园被评为省高技术转化应用产业示范基地。资质认定质量提升方面:艾华集团铝电解电容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华翔翔能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湘投金天、紫荆铸业、华慧新能源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鼎一致远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艾华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宇晶机器等2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小巨人企业,紫荆铸业、世林食品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汉森制药、远大住工被认定为“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胜希机械、金福达电子被认定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万京源电子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车间。
6、统筹抓好“严守红线”与“开设绿灯”,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高效化。严守产业政策红线,坚决开展工信领域污染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第二批116家“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部完成,整治到位率100%;全市原有砖厂261家,仅保留29家隧道窑砖厂;沿江化工企业整治加快推进;全年淘汰47家“落后产能企业”。积极为企业开设绿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了“作风建设大提升、营商环境大优化、产业项目大促进”活动,落实了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重点开展了政策落地见效行动和企业帮扶问题动态清零行动,摸排了125家企业在10个方面的209个困难问题,问题解决率达87%;对产业园区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达90项。
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局虽然在绩效考核上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在整体支出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由于经费预算编制方面的不完善、不系统、不精细,预算执行的灵活度相对较大,预算管理的指导性和管理性作用不强。
2、部分指标下达时间晚,造成年终资金结余,影响项目的支付进度。
3、上年结余和本年追加项目预算没有进行预算的编制,不便于对经费实行深入、细化的预算管理。
八、下一步改进措施
1、细化预算编制工作,认真做好预算的编制。进一步加强机关各科室及所属二级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意识,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公用经费根据单位的年度工作重点和项目专项工作规划,本着“勤俭节约、保障运转”的原则进行预算的编制;编制范围尽可能的全面,不漏项;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和可控性。
2、遵循预算管理办法,对于年度无法预计的临时追加的相关工作所需费用和结余资金确保资金严格按照预算专项资金使用程序申报及使用,按照预算项目和使用用途执行,杜绝费用项目之间调剂使用现象的发生。
3、预算财务分析常态化。定期做好支出预算财务分析,及时对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定期对下属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做好部门整体支出预算评价工作。
4、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核,提高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在费用报账支付时,按照预算规定的费用项目和用途进行资金使用的审核,在预算金额内严格控制费用的支出,控制超支现象的发生;严格按照实际的费用支出内容进行财务核算,确保财务核算的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5、根据中央、省、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的精神, 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规模和比例、审核审批流程,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管理,抓好公车的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九、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2020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自查自评结果为优秀。拟通过市工信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1 2020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基础数据表.docx
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