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落简介
(一)基本情况
高城村位于安化县江南镇西部,由原高城村、安溪村和方溪村合并而成,东、南接友谊村,北邻新星村、田庄乡,西靠新化县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因海拔比周边村落高而得名。村域面积14.2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850人。高城村作为茶马古道第一站,因茶叶贸易的繁荣,成为过往商人、马帮的停留和补给之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逐渐形成村落。马帮文化也因此在高城村兴盛,至今还保留着部分茶马古道的遗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也在村落得到活态传承,因而享有“高山之城、茶马遗风”的美誉。这些遗迹见证了高城村昔日的繁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古代商业贸易、交通路线以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村尾连着两千多米长的关山峡谷,峡谷中奇石林立,岩壁刀削斧劈般垂直而立。川岩江缱绻于崇山峻岭之间,历经亿万年的冰碛岩铺就的河床,或崎岖不平,或平整如砥。清一色依山傍水而建的廊柱木屋交相辉映,再配以醇厚的梅山文化底蕴,使高城村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风景胜地。
高城村于2015年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
(二)历史沿革
据吴氏族谱记载,吴姓先祖在明成化年间由江苏迁江西,而后迁邵阳,再迁新后迁徙至高城村。高城村也称作高门硐,400多年前,村寨的吴、杨、陈、康、贺、陶等大姓从各地陆续迁徙到此,共同开发了这片土地,繁衍后代,逐渐形成目前的村寨规模。1995年之前为高城村、安溪村、方溪村三村,隶属于原洞市乡。2005年,洞市乡合并到现江南镇。2008 年,高城村、安溪村、方溪村合并为高城村。
二、人文特色
(一)非遗文化
高城马帮习俗包括组织形式、生活方式、语言交流、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习俗,属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1)组织形式习俗。常见的有家族式马帮,全家人参与,马也为自家所有,以姓氏命名,如 “杨家马帮”。逗凑帮是同一村子或相近村子的人,每家出几匹骡马组成,选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人作马锅头。马锅头是马帮的首领,负责经营、指挥及各种采买开销等,既要与商号合作联系业务,又要在途中掌勺分饭分菜。
(2)生活方式习俗。马帮以简单饮食为主,常吃干粮和野果。开饭时,先为马添料加草,让马先吃,然后人才做饭进食。生火做饭的锅桩尖必须正对着马队要走的方向,烧柴必须一顺,不能烧对头柴。添饭时忌讳挖深洞,勺子要平放,不能翻过来。
(3)语言交流习俗。马帮有自己独特的行话和术语,用于内部交流和对外沟通,例如把筷子叫“帮手”,碗叫“莲花”,钵头叫“缸钵”,勺子叫“顺赶”。除此之外,也有许多言语忌讳,如,不能提及老虎、豹子等凶猛动物的称呼。
(4)娱乐文化习俗。马帮人在路途上常唱赶马调,内容丰富,有诉说生活艰辛、思乡之情的,也有描绘沿途风景、讲述马帮故事的,既能缓解旅途疲劳,又能传承马帮文化。
(二)文物古迹及建筑
![]() |
村落房屋自明朝修建,现保存最为完好的木屋56栋,其中四合院1栋,古街古道全部由青石板修建。传统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选材多源于周边山林的优质木材,历经岁月的洗礼,泛出温润的光泽。木窗多为格子窗,窗棂上雕刻着简单的花纹。建筑风格简约而不失韵味,坡屋顶覆盖着青灰色的瓦片,瓦片上生长出几簇青苔,更添几分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