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优秀作品1:
饮水思源厉行节约
市直机关工委 刘璇
民以食为天,吃的问题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是关乎国家根基稳定的大问题。历史不会一直风调雨顺,在年年丰收的同时,我们更要饮水思源,知道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更要厉行节约,将这一美好品德传递给下一代。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家也有一条家训:自己装的饭、夹的菜必须吃完,不能浪费一粒粮食。这是外公传下来的。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外公,成长于旧社会,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日子,后来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并在五十年代初作为第一批奔赴大通湖农场开恳的农场职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从零开始,建设了湖南省最大最早的国营农场。所以他深知粮食难得,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他一直坚守一个老党员、老农垦人的责任,悉心教导下一代,将他的理念传承下来。就是在被病魔折磨的这几年,他依然坚持如初,从不浪费一粒粮食。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坚持,虽已89岁高龄又身患癌症,但身体一直还硬朗。病痛中他还时常对我和弟弟妹妹打趣道:以前在农场,你们的爸爸妈妈不按时吃饭、浪费粮食,没少挨过板子。“光盘行动”我们一直在进行,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下,我们家很好的秉承了珍惜粮食的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腾飞,不少人似乎忘记了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物质的丰富,让他们对于粮食的浪费视而不见,甚至为了好“面子”而多点菜品,将节约抛诸脑后。从公开的数据能了解到,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如果放大到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那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这些数据让人痛心,而且,浪费的仅仅是粮食?绝对不止!它的背后还有数不清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有环境的污染,以及不良消费习惯的恶性循环。作为一名参与过扶贫的党员,我深知在那些大山的村村落落中,还有不少人生活并不宽裕,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这几千万吨粮食背后的资源来改善生活。须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永远不会过时。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指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关乎国家根本,我们要牢牢守住自己的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常为自己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了全世界20%的人口而感到自豪,但这种不平衡的背后也存在着风险。我们经历过吃不饱的年代,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给新中国带了严重的危机。当前,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但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2020年我国进口粮食1.43亿吨。粮食进口,不仅仅只是买与卖的问题,有时候还会是一个政治问题。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具有不确定性的黑天鹅事件往往无法避免,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性的危机,我们才不会受制于人。所以,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厉行节约,未雨绸缪。
节约粮食,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开展活动不仅仅要让大家自觉践行,更是要让每个人有节约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懂得每一粒粮食所蕴含的无穷价值。
征文优秀作品2:
重农惜粮论
市审计局 潘灵芝
重农惜粮之论,古而有之。
农者,民之本也,粮者,农之重也。无珍奇之玩,可也;无丝竹之乐,可也;无一日之食,其不可也。一日不食则饥,数日不食则亡。饥寒至身,岂顾廉耻?是故纵览古今,横顾八荒,无粮则民饥,民饥则国乱,国乱则天下不平。
古之农者,忧水旱之变,有徭役之苦,日益耕作,不避寒暑。小有余产者,逢灾逢赋,则鬻其田宅,乃至子孙,无田而耕者,一年辛苦,所得不过口食,稍逢其变,或则为氓隶,或则为饿殍。而今时则不然,新中国既立,革故鼎新。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器。复废田赋、兴补贴、育良种,以至鳏寡孤独、废疾穷困者俱得其食,无复冻馁。
然杜渐防萌,未雨绸缪,此治事之至理也。况中国域内,土地少而人民众,主粮足而进口需;全球之间,国虽稳而犹思进,邦虽安而外邻窥。是以富庶之家,无应奢靡铺张;小康之民,当应节约自省。餐饮宴请,无铺陈之乱象,学校庠序,宣节俭之美德。风气既新,则粮食安全安则更安,中国之复兴可期乎明日也。
故中国之人,无论年龄之长幼、家财之多寡、学问之高低,悉应念粮食之不易,物力之维艰。量入为出,节约自励。此非一粥一饭之得失,实为家国天下长远之计也。
征文优秀作品3:
光盘贵在彻底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陈高宏
“光盘行动,也不用吃这么干净吧?看上去就跟没盛过饭似的。”坐在一旁的同事揶揄我道。
“兄弟,习惯了,真不是为了节粮宣传活动而摆拍。”
说到光盘,有一件事令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时,我初到广东工作不久,跟一个来自山东青岛的同事合租。当时正值入冬,我俩第一次在出租屋打边炉。我吃得较快,放下筷子正准备起身时,那哥们瞪大眼睛望着我:“你碗边上还有一点饭类,就点汤吃了,不然浪费了!”我当时一愣,心里直嘀咕:不至于吧,我已经吃得够干净了,有必要这么吹毛求疵吗?但转眼一看,这哥们一脸严肃,还真不是在开玩笑。无奈,我只好舀了点汤,把所剩无几的饭吃完。当天,这哥们自己也还真是吃得干净。后来,我又偷偷观察了他几次,每次也都是颗粒不剩。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慢慢地,我也形成了彻底光盘的习惯。
有时候我不禁想,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熟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熟读“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古训,从未有过要浪费丁点粮食的想法,为什么还是会偶有剩饭类?思来想去,那时的自己,还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在知行合一上有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营造了坚决杜绝“舌尖上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可以说,现在的神舟大地上,“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理念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光盘行动,从我做起”也日益成为新风尚。在我的家乡益阳,这些年因为坚持不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光盘”“惜粮”的倡议和活动更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不管是繁华的中心城区,还是偏远的乡村小镇,酒店饭馆随处可见装盒打包的景象。无论是年逾古稀的耄耋老者,还是正值青春的少男少女,按需点餐、合理膳食也已经逐步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
尽管还有一少部分人,就像揶揄我吃得过分干净的同事一样,对光盘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但是,我相信,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的常态化开展,我们一定能够在光盘上更进一步,我们所有人也一定都会成为彻彻底底的光盘者!
征文优秀作品4:
我的外婆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张丽萍
外婆去世的时候已经九十好几,在村里算得上是高寿了,这么多年过去,一回想起外婆脑海总浮现出一幅画面,因为曾裹过小脚,外婆走路总是颤颤巍巍左摇右摆的。小时候只觉得外婆走路姿势很怪,跟别人不一样,长大了才知道那是旧社会对妇女们的迫害。
外婆有一个习惯,每次吃饭前她总喜欢把先米饭放在鼻子下闻一闻,说“好香”,而我们看见也会淘气地学她,鼻子使劲一吸,闻了闻说“好香”然后哈哈大笑,外婆见我们学她也不生气,只是温柔地笑一笑。因为吃过旧社会的苦,外婆很节俭,舍不得浪费一点粮食,我们小时候吃饭总掉饭粒,外婆看到都会小心翼翼地从我们的衣服上、饭桌上甚至是地上捡起,然后放进自己嘴里,慢慢地咀嚼。
在我能记事的时候,二舅已经从部队回来留在县城上班,成了一名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他想把外婆接到城里常住,可外婆总是住不了好久就念叨着要回乡下老家,尤其是到了农忙时节,外婆更是一刻也呆不下,我们知道那是外婆要回老家去拾稻穗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村里新生代的农民们大多外出打工,只在“双抢”时节赶回来收种,时间上的仓促势必造成工作质量的下降,看到收割后田里四处散落的谷穗,外婆坐不住了。
外婆拾稻穗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仔细,但是裹过的小脚让外婆在泥田里行动很是不便,她得一只手拄着一根棍子,另一只手提着篮子,从稻田的一角开始,呈“之”字形对收割过的稻田进行检视,碰上主家做事毛躁的一块田就能拾上半篮子。我们这些小毛头们特别喜欢跟在外婆后面瞎忙乎,美其名曰是帮着拾稻穗,纯粹只是为了好玩,可以光明正大地在田里打泥巴战、挖泥鳅,就算弄一身泥回家也不会挨骂。
拾来的稻穗外婆会先稍微的晒一晒,等水分稍干就在架起的木板上进行脱粒,整理干净之后再进行晾晒。外婆会就地生起一堆火,然后取一些新鲜谷子给我们爆米花,看着一颗颗的谷子“嘭”地一下炸开变成胖乎乎的米花,看着自己劳动换来的美味小零食,熊孩子的我们都觉得既骄傲又新鲜。
外婆晚年的时候眼睛已经失明,母亲曾将她接来在我家小住,这时她行动已经很是不便,但是农忙的时候她会喊我帮她搬上一把椅子,扶着她到塘堤上坐一坐,听一听堤下那打谷机发出的轰鸣声,外婆从来话不多,但是当阳光照在外婆脸上那一刻,我们好像看到了外婆的满足,母亲说那种感觉只有经过“苦日子”的人才懂。
岁月如歌,一去不返,外婆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是外婆的一些习惯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一直以来我们家吃完饭饭碗总是干干净净,不留一颗饭粒。“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我们对外婆最好的怀念。
征文优秀作品5:
高悬法律之剑 遏止餐饮浪费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林敏
李商隐在《咏史》中发出感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也提出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可见,中国文化素来崇尚物尽其用、利用厚生,反对穷奢极欲、暴殄天物。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环境来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这个“传家宝”,放在今天仍然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然而,本该崇俭抑奢的餐饮场所却成为了食品浪费的重灾区。原因在于“两多一无”。一是“点得多”。人民群众的生活好了,下馆子、请吃饭开始盲目追求面子、讲究排场、互比阔气,点单无上限,造成了大量的食品浪费。二是“赚得多”。餐饮服务业从业者一味追求经济利润,诱导超量点餐,对前者的任性妄为推波助澜。三是“无人管”。过去,对食品浪费的反对仅限于道德层面的谴责,因为缺少制度依据,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缺位。据统计,中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1000亿公斤,相当于3.5亿人一年的需要。
数字触目惊心,改变刻不容缓。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正式出台。全文共32条,分别对反食品浪费的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意味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停留于道德层面的倡导和号召,而是成了法律的要求。从此,反食品浪费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之后,还需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立法与执法犹如车之双轮,是唇齿相依的关系。5月12日,浙江瑞安某火锅店因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接到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因为《反食品浪费法》明确规定:餐饮服务经营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此案一出,传递出职能部门严查食品浪费的决心。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为反对食品浪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根治浪费,还需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崇俭抑奢的强大力量。如何提升全社会反食品浪费责任?一是餐饮服务从业者要把“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放在首位,杜绝诱导超量点餐行为;二是人民群众要敢于向执法机关反映和举报,让违法浪费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政府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监督和执法的力度,建立起反食品浪费的长效机制。这样多位一体、多方发力,才能在形成依法节约粮食的良好氛围,才能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摄影优秀作品1:
作品名称:《收获》
作品说明:86岁的新化老人地里干了半天活,收获了满满两担红薯,觉得很满足。
投稿人:陈哲民
工作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摄影优秀作品2:
作品名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作品说明:爱惜粮食,以俭养德。
投稿人:罗丹
工作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沅江管理部
![]() |
摄影优秀作品3:
作品名称:《合理膳食 营养美味》
作品说明:主食:糙米饭。
荤菜:排骨玉米炖土豆,河虾炒韭菜。
素菜:菌子红萝卜炒西兰花。
汤:蔬菜汤(紫菜、小白菜、百页丝)
饮料:玉米汁
投稿人:李小燕
工作单位:市营养学会
摄影优秀作品4:
作品名称:《丰收的喜悦》
作品说明:(图片1)紫薇村的村民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一粒粮食都凝聚了辛勤的汗水。
(图片2)晒秋是金色的,晒秋更也是喜悦的。从播种到收获,稻谷受到了阳光雨露的滋养,饱含了农民的汗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投稿人:周忠于
工作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摄影优秀作品5:
作品名称:《惜粮歌》
作品说明:
吟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叹一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老的诗句犹在耳边久久回荡/如今的人们却有些麻木而不知惜粮
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记心间/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在肩上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饱时莫忘饿时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千古美德永流传
投稿人:王 旭
工作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