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服务新模式 助农增收好“管家”——赫山区泉交河镇供销合作社
时间:2024-03-06 【点击量:】
一、基本情况
2023年,益阳市赫山区供销合作社在泉交河镇建立了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资销售等为主营业务的基层社。该社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创新水稻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推出了“农田管家”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水稻规模化经营的瓶颈问题,并推动水稻生产向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型,促进农民增收和基层社发展。
二、主要做法
“农田管家”服务模式是该社在“十代”社会化服务模式基础上的升级版,着重回答了水稻生产中的“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一)解决谁来管的问题。该社通过规模化流转农田,充分利用技术和设备优势,制定标准化的水稻生产流程和技术规范。根据水稻种植特点,分类设置技术部、督导部、农机部、农资部、“管家”部等部门,并聘请专业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管家”在本地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中挑选,经过统一培训合格后上岗。
(二)解决管什么的问题。镇供销社分配每名管家200-300亩土地,“管家”对所分配的土地统一进行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监测,及时上报农资机具需求和临时用工计划,监督并协助农机作业,回收和处置剩余农资和生产垃圾等田间管理工作,同时负责稻谷采收、按产品质量标准办理烘干入库手续、与财务核对所负责田块最终收益等工作。镇供销社根据农时为“管家”提供包括统一土壤治理、统一水稻品种、统一绿色防控、统一农事机作、统一收购加工以及统一品牌销售在内的“六统一”社会化服务。
(三)解决怎么管的问题。镇供销社实行人员分级管理,由督导员监督农机管理员、农资管理员、“管家”等人按时执行生产指令;技术员提供技术支持,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管家”科学作业,并监督“管家”执行生产标准;农机和农资管理员则根据“管家”上报的农事作业需求,统筹调配农机和农资。
三、工作成效
该社通过创新“农田管家”服务模式,提供“六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推行水稻标准化生产,实现了“管家”、农户、村集体、基层社等多方共赢增收,引领粮食产业提质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管家”增收。与“管家”签订合同,由镇供销社提供“六统一”社会化服务、承担农资成本,确保“管家”100元/亩的保底收入。“管家”也可以自愿选择投入成本,与镇供销社共担风险,提高最终收益分成比例,如投入100元/亩成本,可享受最终收益50%的分成,在此基础上,每多投入100元,增加10%的分成。以一名管家管理300亩地为例,除了保底收益3万元,分成收益一般有5-8万元。即使因恶劣天气影响收成,有镇供销社提供的保底收入和农业完全成本保险兜底,也可排除“管家”亏损的可能性,充分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管家”投入农事的时间减少,又有充分的时间精力提高自身知识技术、开拓副业或兼职增加收入。
(二)农户增收。目前,该社共流转水田8400余亩,其中4400亩为今年新增整村流转的面积,亩均流转费450元,流转价比去年平均提高200元/亩,仅土地流转就助农增收84万元。在“农田管家”模式下,每经营5000亩地,每年可为农户解决约1万个临时用工,为周边农户带来约200万元务工收益。
(三)村集体增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科学制定收益分成比例,可从流转费用中获取部分服务费;整村流转的土地经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包装、挂网、竞拍后,也会产生部分溢价收益。通过实行“确权不确地”政策,间接鼓励经营主体大面积租赁、改造农田,提高了租赁粘性,保障了村集体持续增收。实践证明,通过“农田管家”模式,村集体可年均增收6-15万元。
(四)基层社增收。在“农田管家”模式下,可以充分发挥资金、技术、设备、品牌、市场优势,实现“三降三升”:通过统一土壤治理、统一水稻品种、统一绿色防控,降低稻米镉含量,提升稻米品质;通过统一农事机作、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营销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升利润;通过分类和分级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同时,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和农资将折算成生产成本在核算最终收益时套现。据测算,每经营5000亩地,可增加营收逾千万元。
四、经验启示
(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是基层社发展的关键。泉交河镇供销社通过大力推广“农田管家”模式,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跟踪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其成功经验表明,基层社只有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农民最贴心的服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二)广泛联结服务农户是基层社巩固的根基。实践证明,基层社利用自身优势,将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到更多的农户,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可以加强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了解农户需求和反馈,形成广泛的联结服务网络,以利于自身及时调整和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三)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是基层社发展壮大的根本。泉交河镇供销社通过推行“农田管家”模式和广泛联结服务农户,在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销售能力和服务意识得到不断锻炼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层社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信息来源:市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