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后,益阳迅速行动,及早部署,着力抓好国家优质储备粮源基地建设。
党委政府主导。坚持党政同责,将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建设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分别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市委一号文件,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市委常委会第3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春耕备耕和粮食生产等工作。市政府召开春耕备耕暨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责任部门主抓。制定《益阳市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将目标任务下达到县市区、落实到主体、具体到田块,建立生产台账,将基地建设情况纳入相关考核内容和项目申报条件。职能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月调度、季督导工作机制。逐级分解下达2025年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任务,点对点开展春耕备耕专项督导,出动执法人员968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主体、经营门店分别为19个、628个,立案4起。
市场主体主建。聚焦“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坚持市场化理念,市场主体大力开展优质品种重点推介、订单引导,创新推广“政府储备企业+产业园区”“政府储备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协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基地”“龙头加工企业+基地+种粮大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模式推进,协同推动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金之香米业充分利用品牌和规模优势,2024年发展订单农业16万余亩,订单农户每亩增收300元以上,村集体获50元/吨的经济收入,辐射带动南县优质稻种植面积25万多亩。截至目前,全市落实储备订单12.6万吨。
协会联盟主推。相继成立1个市级、6个县级粮食行业协会(区域公用品牌联盟),建立健全全产业链技术标准,“南县稻虾米”“赫山兰溪大米”“沅江大米”入围世界稻米地理标志(县域)品牌榜(100强);积极开展调研座谈,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充分发挥行业桥梁纽带作用,动员组织区域内龙头企业、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实施订单农业,实现抱团发展;引导建设品牌运营专卖店、体验馆,组织参加展示展销会,带动益粮益米出湘,全市省外年销售粮食5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