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财政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2-18 15:27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益阳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537

2024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14亿元,增长1.64%,剔除政策性减税因素同口径增长5.41%,增幅排全省市州第4位。地方收入总量在2022年超过娄底的基础上,2024年超过湘潭,排位提升到全省第10位;全口径税收收入总量在2022年超过娄底的基础上,2024年超过怀化,排位提升到全省第10位。地方税收收入完成65.38亿元,下降7.14%,同口径下降1.44%,增幅排全省市州第5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5.61亿元,增长9.19%,增幅居全省第1。

(一)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推动党纪学习教育与财政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局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带头学、亲自抓、勤调度,其他局党组成员加强对分管科室(单位)的指导和督促。形成了局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全局党员干部认真学的浓厚氛围。二是扎实开展学习研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单位)负责人集中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当表率、树标杆。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展集体学习研讨3次,原原本本、逐条逐句研读学习《条例》,准确掌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三是开展以训促学和以案促学。局党组书记在全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局党组(扩大)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会议上,多次组织学习《条例》,开展培训,提出严格要求;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给全局党员干部讲授纪律党课,专题解读《条例》。及时通报违法违纪问题案例,时刻警示提醒全局党员干部严守党纪党规。组织29人到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郭平、黄志军职务犯罪庭审。先后3次组织观看《不可触碰的底线》等警示教育片,进一步深化以案示警、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二)加力推进财源建设。一是全力挖潜增收。推动“财源建设财税收入大调研大提升大见效”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税费精诚共治,努力拓展税源财源。全年新增企业税源1375户,户数同比增长3%。二是加快盘活国有“三资”。重点抓好经营权出让项目和国有资源盘活,全年实现入库收益67.32亿元。三是支持产业立市。市县财政统筹安排产业资金8.31亿元,聚焦新质生产力,支持电容器、PCB、碳基复合材料等重要产业发展和信维MLCC等重大项目建设。四是支持惠企纾困。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税收优惠等税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15亿元左右。财政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4513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备案金额达22亿元,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面向中小微企业占比达74.29%。五是支持提振消费。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96亿元,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国家重大政策,支持举办汽车、家电、家居等各类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三)全力保障重点支出。一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过紧日子15条措施,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二是持续加强预算管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2024年市本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始终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三是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把守好“三保”底线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抓牢抓实,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预算执行、库款保障的绝对优先顺序,保障还本付息、落实民生政策等刚性支出需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5.61亿元,增长9.19%,增幅居全省第1位,剔除金塘冲水库等特别国债支出,增幅仍居全省第1。其中,民生支出381.01亿元,占总支出比重83.63%,同比提高2.89个百分点。四是全面提高资金绩效。强化财政“大绩效”管理理念,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巩固年”行动,对市本级440个项目资金开展绩效运行监控,清理盘活结余资金2.63亿元。

(四)全面推进债务管理。一年来,我市没有发生财政运行和债务方面的风险、敏感事件,牢牢守住了资金不断链、债务不爆雷、风险事件不发生的底线。一是源头管控新增债务。持续开展违规举债虚假化债专项监督,对隐性债务问题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债行为。以“管项目”来“管债务”,强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评估论证,全市提级审核政府投资项目184个,审减投资额85.96亿元,审减率29.59%。二是加快化解存量债务。严格落实化债方案,推进存量债务防断链、优结构、降成本。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增量化债政策,2024年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推动金融支持化债,全市每年降低债务成本3.82亿元以上。三是用好债券促进发展。全市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60.93亿元,增长25%,投向园区建设、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等领域,支持全市73个项目建设。

(五)有效提升理财水平。一是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市县财政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零基预算改革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头号工程”,按照“四个推进、四个严格、四个挂钩”的思路,在编制2025年预算时全面实施零基预算。通过压减、整合、归并等方式,全市共压减支出项目644个,压减专项资金7.79亿元。腾出的财力优先保障了“三保”、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和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202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全票通过。二是提升财政工作效能。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提升”行动,优化财政资金审批、拨付、监管工作流程,开展全员业务培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执行力、财政干部履职能力和财政服务水平。三是推进园区改革。对益阳高新区涉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查,顺利完成资产移交、财政支出基数划转等相关工作,确保实现益阳高新区“瘦身、强能、提质、增效”的改革目标。我市未因改革出现“三保”舆情和工作衔接断档等情况。四是深入开展财会监督。开展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专项整治,办好重点民生实事,清理发放惠民惠农积压资金6006万元,惠及农户34892户,补贴305个市场主体。常态化开展财会监督,健全财纪、财审联动机制,持续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

(六)从严抓好机关建设。一是抓好机关政治建设。始终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等制度。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将党建工作贯穿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三重一大”和“三不一末位”制度。二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党组书记“三个带头、三个亲自”作用,班子成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一岗双责,着力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组织领导、理论武装、阵地建设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三是推进“清廉财政机关”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采取多种方式抓好警示教育。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强化教育宣传,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四是全面加强统战工作。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坚持把党外干部教育培养纳入干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强化党外干部多岗位工作历练。

当前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还需时间,国土收入持续下降,地方财税收入增长困难;刚性支出保障越来越难,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预算平衡压力越来越大;化解政府债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还本付息压力向财政传导;有的政府投资项目绩效有待提高等。

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5%安排。全市各级财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久久为功扩财源,增收节支强管理,始终坚持过“紧日子”,千方百计抓好收入组织,推进重要改革,兜牢“三保”底线,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为奋力书写新时代高标准的“山乡巨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益阳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