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10年财政工作规划
发布时间:2010-01-12 17:16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未知来源 浏览次数:

益阳市财政局

(2009年12月)

一、2009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5964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05.8%,比上年增长11.35%;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01798万元,为目标任务的94.23%,比上年增长30.47%;上划所得税完成32911万元,为目标任务的96.39%,比上年下降12.85%。2009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40673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01.13%,比上年增长13.27%,其中:税收收入273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8.17%。全年共完成财政支出981056万元,比上年增加206010万元,增长26.58%。

2009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480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07.22%,比上年增长9.80%;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8383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11.41%,比上年增长104.94%;上划所得税完成6668万元,为目标任务的81.17%,比上年下降10.40%。2009年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53531万元,为目标任务的128.06%,比上年增长26.40%。全年共完成财政支出167958万元,比上年增加33844万元,增长25.24%。

二、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政协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克服困难,扎实工作,财政收入保持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明显规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安排现代农业发展资金22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9.05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2个;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共争取扩内需投资资金6.8亿元,包括农村公路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等;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市本级安排产业引导资金1700多万元,支持了全市新型工业化和国有企业改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共注资1.1亿元入股省、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省农业信用担保公司,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的问题,促进了企业良性发展;进一步拉动居民消费。推动全市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积极争取省财政转贷我市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有效缓解了市县两级财政收支矛盾。

(二)扎实开展增收节支,确保了预算收支平衡。进一步强化收入征管措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尤其是对我市矿产品和出口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和分解收入目标任务,完善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将收入目标任务细化到区县(市)、到征收部门、到征管责任人;全面启动了税收协控联管工作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税收协控联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通过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强化部门职责,切实加强了对车辆、房地产、基本建设项目、行政事业单位等领域的税收征管,有效堵塞了收入漏洞,促进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通过加大税收的征管力度,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了收入质量,2009年全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0.32%,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推行厉行节约。严格执行中央、省关于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政策规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降低行政成本,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了各项节支指标,2009年,会议支出、公务接待费、公务车辆购置费、公务车辆运行经费、出国(境)学习考察经费较之上年都明显下降。

(三)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涉农惠农补贴发放机制。全市通过“一卡通”发放的补贴项目达23项,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惠农补贴资金10.47亿元;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中央、省、市共下达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资金15669万元,下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1054万元,下达农村中小学校维修改造资金2374万元;全面完成了“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全市共化解债务3.33亿元;全力支持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央、省、市财政下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贴资金22405万元;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5790万元;建立健全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争取上级补助城市居民低保资金20265万元,争取农村低保资金9144万元;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争取上级就业补助资金19458万元;积极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时拨付财政资金71992万元;大力支持湖区捕捞渔民解困工作,安排湖区渔民解困资金2473万元;全力支持廉租住房建设,争取中央、省下达廉租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17992万元。

(四)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了财政管理体制。强力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中心城区财政体制,逐步建立了市区收入联动、互利共赢、事权与财力基本匹配的机制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施并运行良好,区县(市)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创新了市本级非税收入征管新机制。推行财政部门“一站式”征收,实行了“八统一”的征管模式,通过创新非税收入征管和严格收费缓减免审批,非税收入征管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已经起步,首先在市本级确定16家预算单位进行试点,并于2009年7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全面铺开,全市村账乡管工作稳步推进,县乡财政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五)不断强化财政监督,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认真开展了对中央扩内需新增1000亿投资和24项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的监督检查,全市共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7024万元,对违规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工作。共重点检查单位210个,涉及资金 3658万元,整顿规范了财经秩序;扎实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共评审财政性资金项目21个,评审投资总额18775万元,审减支出金额2841万元;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全年政府采购金额达43000万元,节约财政资金4000万元,节支率近10%。

(六)努力开展立项争资,缓解了全市财政压力。全面对接中央、省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强协调配合,不断强化基础工作,筛选和申报了一批有竞争力的项目,2009年全市争取上级补助收入79.45亿元,比上年增加15.22亿元,增长23.7%,全市财政总支出达98.1亿元,上级支持占到全市财政总支出的80.99%。

(七)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一是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座、征求意见、开展调研等方式,查找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财政局干职工思想、作风、纪律进一步好转,牢固树立了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法规观念、服务观念。二是不断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定期开展廉政教育,加强源头治腐工作和财政内部监督,强化班子成员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提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确保了财政权利的依法运行。

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得益于全体财政干部的辛勤努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收入形势相当严峻,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增长乏力,在全省的排名靠后;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市级财政配套压力不断加大,财政保障能力明显偏弱;财政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资金使用效益仍需进一步提高。

三、2010年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2010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创新财政机制体制,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系;狠抓财政增收,提升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服务经济发展;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运行效率。

2010年,全国经济形势将企稳回升,财政工作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财政部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调控促发展,拓宽思路抓增收,优化支出保重点,改善民生促和谐,改革创新增效益,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能力和水平。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经济发展,着力在投入机制上求长效。一是扩大政府投资规模。贯彻实施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投入,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投资。二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三是支持工业园区的发展。通过资金调度、财政贴息、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等优惠政策,支持创税能力强和税收潜力大的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重点支持高新区东部新区的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大立项争资工作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到全市的发展中来,增强全市经济发展活力。

(二)围绕财政增收,着力在征收管理上见成效。一是不断规范和完善市与区财税收入征管体制,进一步理顺收入征管秩序,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征管积极性。二是强化工作责任。及时将收入任务分解到各征管部门,落实到岗、到人、到税源企业。同时,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内部责任,确保非税收入、契税、耕地占用税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税收协控联管工作机制,加快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金财工程”建设,堵塞收入漏洞,促进应收尽收。四是加大征管考核力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实行目标管理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三)围绕利民惠民,着力在改善民生上保实效。加快实施科教先导战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力支持社会保障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专项资金,做好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工作,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有序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四)围绕改革创新,着力在财政体制上出真效。积极应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确保中心城区财政新体制顺利实施;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严格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完整性;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督促区县(市)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新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直接征收的力度;扎实推进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改革;全面推进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改革,彻底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确保村级财政性资金的合理使用。

(五)围绕管理规范,着力在精细化科学化上显高效。一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的调查核实,研究制定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逐步实行项目库管理;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重点支出,同时,严格预算约束和指标控制,努力实现会议、公务接待、车辆运行等支出“零增长”。三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继续创新财政监督机制,着力构建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财政监督信息化和监督成果循环利用的全新机制。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反腐倡廉的有关精神,继续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